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食欲不振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12-0365363次浏览

食欲不振简单来说就是对食物欲望降低、不感兴趣,这种表现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以及精神过于紧张、身体过于劳累等原因有关。长期食欲不振对身体有不良影响,患者要积极调理和治疗。

饮食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饮食清淡,三餐规律,摄入丰富的营养,对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不过生活中有不少患者由于饮食不振,影响到了食物的摄入,如果长期如此,对身体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食欲不振是什么意思呢?
  一、食欲不振是什么意思
  食欲不振即食欲减退,指的是人们对食物的欲望明显降低的一种现象。这类患者生活中对食欲没有明显的兴趣,在吃饭时也只是应付性的吃一些了事。食欲不振与疾病、精神等因素有关,比如精神过于紧张、肠胃功能紊乱、身体过于劳累以及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都会导致食欲不振的出现。
  二、食欲不振怎么办
  1、多吃开胃的食物
  食欲不振的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可以开胃的食物,比如苹果、山楂、菠萝等等,特别是山楂,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食欲。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将以上水果榨成汁给儿童饮用,帮助开胃和补充维生素
  2、补充维生素B
  维生素B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特别是女性以及喜欢运动的男性,都应积极补充维生素B。鱼肉、鸡肉以及葵花籽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可适当多吃一些。
  3、治疗原发疾病
  食欲不振还可能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引起,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要先将以上疾病治疗之后才可以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此外,中医也认为食欲不振与肝气郁结、积食、脾胃虚弱等多种原因有关,病因不同,治疗方式是不同的,患者切忌私自服用药物治疗。
  4、积极调理
  食欲不振的患者平时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胃的运动。平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加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在做饭时也要合理搭配,避免饮食过于单一。

相关推荐

幽门螺杆菌阳性对人有什么危害
螺旋幽门杆菌阳性对人体的危害有致使人体出现各种消化道的症状,同时诱发慢性胃炎,严重时还能加大患胃癌概率。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区别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区别在于疼痛的部位不同、疼痛的时间不同,具体如下:
03:33
肚子里有气排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胀气原因很多,一是吃东西速度太快,或边吃饭边说话,以至于吃进太多空气。二是乳类食品本身或体内无法吸收乳糖,都会造成胀气。三是肠胃功能方面的疾病,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胰腺炎,可以导致脂肪吸收不良而导致胀气。四是某些食物本身容易引起胀气,如豆类、麦麸、苹果、桃子、洋葱、甘蓝或红薯、土豆等薯类食物。胀气病人要少喝牛奶、豆浆,少吃豆类、辛辣、油炸或刺激性食物。多做运动,餐后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肚脐。如长期腹部胀气,尤其餐后明显,或打嗝、排气不止,建议病人及时去医院就诊。
02:50
肚子肚脐周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肚子肚脐周围痛的原因有:第一是饮食原因;第二是消化不良;第三是肠梗阻;第四是胃部的疾病;第五是其他的疾病,如蛔虫或者是慢性的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或者慢性阑尾炎、功能性疾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肚脐周围肚子疼,饮食方面要注意。一是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应该是定时的,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病人尽量少吃多餐,少吃或者不吃零食,减少肠胃负担。第二是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第三是保持心情的舒畅。
喝水可不可以促进排便
因为人体的大便是食物消化,然后在小肠里面和液体的混合,在大肠里面进行干燥、排便的过程。如果人体每天摄入的量不够,比如少于1000ml或者少于2000ml,这种情况之下,这帮人群就特别容易形成大便干燥,甚至是便秘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是在水摄入少的情况之下,多喝一点水,这个时候可以改善大便的形状和性质,会改善便秘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在人体摄入的水量已经足够多的情况之下,比如正常的身高、体重,每天饮水都达到3000ml及以上,这个时候再去喝水来改善所谓排便的症状,我觉得可能就没有太多的效果。所以是在一个正常的饮食、膳食和饮水的习惯之下新发的便秘症状,建议您还得去看看内科医生或者是肛肠科医生,看一看便秘到底是什么原因。
语音时长 01:08

2021-06-25

81194次收听

经常放屁特别臭什么原因
首先饮食与以下的方面有关系。进食大量的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包菜、薯类、洋葱,这类食物确确实实容易产气,然后会让肠道的菌群紊乱,会引起排气的增多。所以如果突然哪一天出现排气增多、很臭,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饮食上,有没有头两三天进食了这些食物。建议单纯的通过食物的调节,就有可能会把让人尴尬的事情给解决掉。另外,就是比较常见的和消化系统疾病本身相关的情况,如果是长期大量的饮酒,就会引起这种胰腺的内分泌,或者是外分泌功能都同时减退,这样就会引起消化道对食物的降解作用降低,很有可能会引起肠道的菌群紊乱,这个时候因为有可能会经常出现排气放屁很臭的情况;还有长期大量的饮酒,会引起整体肝脏的解毒功能降弱,这个时候,有一些肠道的有益的菌群,就得到了一些抑制,而肠道产气的细菌就得到了增强,所以就会出现所谓的肠道的菌群紊乱。所以这个时候建议戒酒,然后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肠道的有益菌群,比如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样也有可能缓解让人尴尬的事情。
语音时长 02:19

2021-06-25

80733次收听

03:05
小孩的大便为什么很臭
如果小朋友的大便臭味比较大,说明小朋友可能摄入的蛋白质比较充足。如果孩子本身消化不好,大便的臭味就比较明显。如果大便比较臭,而且还有点酸酸的感觉,则提示宝宝可能有积食的情况。对于小朋友体内有积食的情况,应为他调整饮食,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另外,对于肉食,也就是滞腹之品,应少吃一点。小孩的大便中医上讲,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学上特别关注孩子的大便情况,因为可以根据大便推测他的脾胃运化功能,一旦出现脾失健运,要及时给孩子做出调整。
隔夜醉第二天难受怎么办
隔夜醉第二天难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喝醉第二天出现了明显的胃胀、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多考虑是因为酒精的刺激导致胃动力不足而引发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胃黏膜修复剂配合胃动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胃部阵发性疼痛感,考虑属于胃痉挛表现,建议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制剂,配合解痉止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较为明显,可以使用扩张脑血管药物以及止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患者需要积极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6

63856次收听

积食会腹泻吗
积食主要是一个中医学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指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嗳气症状。一般来说我们积食不会腹泻,可能更多的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或者是便秘的情况。但是我们有一个疾病,我们叫肠易激综合征,有一个分型我们叫便秘腹泻交替型,这个时候患者刚开始可能就会出现积食症状,但是可能过几天患者肠道的蠕动增快了,他可能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会出现腹泻,或者是排稀便的情况。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积食是不会出现腹泻的,特殊类型的积食,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便秘交替型,则偶尔可能会出现腹泻,这个也是见得比较少的一个情况。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2

113006次收听

消化不良会头晕目眩吗
消化不良,有的时候会出现头晕的,虽然消化不良不致引起头晕目眩的主要原因,但是当消化不良存在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头晕的症状,和头晕有一定的关系。当消化不良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睡眠,从而引起失眠。睡眠差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如果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这时候就需要排除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比如眩晕症,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必要的时候行头部的CT,头部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检查,还需要排除前庭方面的疾病。如果头晕目眩的症状比较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来确定头晕的病因。
语音时长 01:11

2021-04-16

91248次收听

为什么会消化不良
为什么会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且比较多发,很多人都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现象,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上腹痛、早饱、腹胀、嗳气是此病的常见症状,那么,为什么会消化不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消化不良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对于消化不良这种疾病来说,相信很多的人并没有重视这种疾病所导致的胃胀、恶心等症状。但是大家知道吗,如果长期消化不良,很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其他并发症。今天我们专家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消化不良所引发的并发症吧!1、便秘:如果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那么食物就会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消化吸收而潴留在胃肠内,从
01:26
消化不良按摩哪里
消化不良按摩的部位主要是背部,膀胱经上的脾俞穴和胃俞穴,以及大肠俞穴,腹部的穴位是中脘穴和建里穴,还有腿部的足三里穴。患者可以用双手掌重叠置上腹部,以中脘穴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按揉上腹部,再逆时针旋转按揉上腹部。两手掌重叠,以脐为圆心,在中、下腹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做腹式呼吸,以及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足三里,以酸胀感向足背放散为宜。消化不良治疗方法有很多,中医里除中药、针灸、艾灸之外,还有按摩穴位。
01:30
消化不良针灸有效吗
针灸是治疗消化不良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患者一般会出现胃痛的症状;二、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三、患者有腹泻的症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消化不良最常用的穴位是上腹部的中脘穴,建里穴,以及肚脐周围的天枢穴,腿上的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这些穴位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强消化食物的作用,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动力不足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胃动力不足的处理办法有饮食管理、充分咀嚼、避免长时间卧床、应对压力、药物治疗等。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