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腿痒是糖尿病吗

发布时间:2019-12-1955923次浏览

小腿痒不一定意味着人患上了糖尿病,这种病症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发作所引起的,比如皮肤发炎以及肝郁血虚等。除此以外,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体存在着血热又或者是皮肤过度干燥等状况所导致的。而糖尿病的确诊则需要检测人体内的血糖水平才能够诊断。

糖尿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因为其不光治疗难度比较高,最关键的是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还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对于这种疾病自然是应该早日接受治疗,那小腿痒是糖尿病吗?
  一、皮肤发炎
  导致人们的小腿出现瘙痒感觉的最为常见的因素还是皮肤发炎所导致的,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说的湿疹。目前比较常见的湿疹类型主要有异位性皮肤炎以及脂溢性皮肤炎等当其发作的时候,往往就会导致患处皮肤出现极度瘙痒的状况。
  二、皮肤过度干燥
  如果人的小腿皮肤存在着过度干燥状况的话,往往也会存在着明显的瘙痒感觉,而且这也是目前很多人小腿痒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这种状况主要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的皮脂腺会慢慢退化,所以中老年人的皮肤保湿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再加上冬天的气候寒冷,更加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的状况了。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导致小腿出现瘙痒的感觉。
  三、肝郁血虚
  肝郁血虚有可能会导致人的小腿出现瘙痒的现象,一般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人的情绪不佳又或者是精神过度抑郁所导致的。除此以外,还有可能会导致女性的身体逐渐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
  四、血热
  血热的出现也容易导致小腿的皮肤出现瘙痒的感觉,而且有些时候皮肤还有可能会出现潮热感,此时喝一些凉水可能会有所缓解。
  糖尿病的发作的确会导致病人身体出现小腿肌肤瘙痒的症状,但并不意味着小腿肌肤瘙痒,就是糖尿病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如果想要确诊糖尿病的话,还需要监测人体内的血糖水平来做诊断。

相关推荐

02:03
二甲双胍的正确吃法
二甲双胍的用法因人而异,不同患者血糖情况不同,需要的剂量也不同。口服用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一般第一次服用二甲双胍片时,建议立即服用或随餐服用,此时胃里内容物较少,二甲双胍更容易消化吸收,也会容易发挥药效。有些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片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减量服用后症状也未曾改善,建议饭后服用,此时胃中内容物较多,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较小。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导致体内B族维生素吸收障碍和缺乏,建议服用二甲双胍时,搭配口服B族维生素补充机体所需。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与中医学“消渴病”相类似,其并发症可归于虚劳、胸痹、中风等范畴。本病的中医病因比较复杂,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过于劳累、纵欲过度以及外感热邪等均可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糖尿病人怀孕能顺产吗
糖尿病女性怀孕到了分娩时期能不能顺产,这要根据患者在孕期控制的血糖情况,孕期高血糖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控制良好,是可以顺产的,同时孕期血糖高对孕妇及胎儿有很大的影响。
年轻人糖尿病初期表现
糖尿病早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甚至有的人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的疖肿溃疡等等而且不容易愈合女性还可能出现泌尿系感染,还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双目视物不清视物模糊以及严重的出现肢端的麻木冷凉刺痛这些都与血糖升高有关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首先就需要抽血化验查血糖如果空腹血糖两次。高于7.0和或者餐后两小时或者随机血糖高于11.1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间就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当然这种情况需要查糖耐量实验了解清楚各时间段的血糖情况。才能进一步,的确诊无论糖耐量异常或者诊断为糖尿病都需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因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础的措施。
语音时长 01:36

2020-02-13

59876次收听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的检查以及辅助的检查。实验室的检查,包括血糖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果糖胺的检测。另外还要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凝血功能等等。其他的辅助检查,我们需要检查糖尿病并发症。包括骨密度的检查、外周血管的检查、眼底的检查。如果糖尿病患者患有急性并发症,我们还需要检查血气分析。如果患者有糖尿病足,我们还需要进行下肢血管的造影。因此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其实多半是围绕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来进行检查的。而单纯糖尿病的检查仅仅需要血糖的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的检测。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10

56216次收听

糖尿病能根治吗
我们首先要了解,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是一个慢性疾病,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是糖尿病不能根治是可以控制的。我们通过糖尿病治疗的5架马车,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监测,糖尿病教育,来积极的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达到一个控制。使血糖,血压,血脂以及血液粘稠度和体重,全方位的达标,减少因为糖尿病,因为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身体的一个改变以及三大物质代谢的紊乱,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一个代谢紊乱,影响身体,就是说引起免疫功能,影响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大血管的病变以及微循环的病变,减少并发症的发现。减少急性、慢性病发生。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及发展,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一个延长寿命的效果。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09

55011次收听

02:48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饮食要节制,这非常重要,尤其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高蛋白的饮食不要吃太多;第二,要运动,劳逸结合,不能总是坐着,久坐伤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总是坐着气血也会淤滞;第三,保持心情舒畅,有一个好的心态也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第四,如果糖尿病已经是前期,空腹血糖已经很高或者餐后血糖超过7点8mmol/L,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体质选择一些中药、药膳、膏方,防止进一步发展到糖尿病,也非常有意义。
01:22
孕妇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呈现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孕妇在孕期得糖尿病,是因为在妊娠的中晚期,孕妇的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并且孕妇本身也会分泌一些激素,会拮抗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导致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孕妇血糖升高。孕妇的糖尿病,对胎儿可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容易造成胎儿难产、早产或流产,容易造成巨大儿和畸形胎。在妊娠24周到28周,临床上要常规做糖耐量实验,去检查孕妇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要积极治疗。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疗
桥本甲状腺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初期不需要治疗,后期可以使用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等药物,部分桥本病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甲减,就给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比如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优甲乐,优甲乐补充的量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一直补到甲状腺功能正常,这可能需长期治疗,甚至是终生的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会引起甲亢。如果出现甲亢,在病程的初期,有时候也不用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也能回到正常。到了后期,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恢复,需用治疗甲亢的药物。如果引起患者甲状腺增大,甚至压迫气管,需进行手术治疗,但这种治疗只针对于有这种需的个别人。现在也有补充硒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硒酵母。但硒制剂能使个别患者抗体降低,不能作为一个标准治疗。
语音时长 02:05

2019-06-11

50728次收听

糖尿病中医可以治疗吗
糖尿病是可以采取中医治疗的,因为临床上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西医治疗痊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中医采取的是慢慢调理的方式,只要耐心的进行调理,就有着痊愈的可能性,而且中医相对西医来说,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更小一些。
03:27
糖尿病针灸扎什么穴位
糖尿病针灸的选穴需要辨证论治,采用基本选穴加辨证加减。阴虚燥热型患者,以三阴交穴、太溪穴为主;肺有燥热者,以肺俞、太渊穴为主;胃热患者,以阳明经为主;糖尿病治疗以胰俞穴为主。糖尿病针灸选穴首先要确诊患者属于糖尿病燥热为主阶段、阴虚燥热阶段、气阴两虚阶段、血瘀阻络阶段或阴阳不足阶段。在不同阶段要取不同穴位治疗。一、阴虚燥热型患者,首先滋阴。阴虚是糖尿病发病最根本因素,可取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都是补肾阴较好的穴位;二、患者以口渴为主,肺有燥热,可取肺俞穴位、手太阴肺经穴位治疗,如太渊穴;三、患者以胃热为主,需要泄胃热,取阳明经穴位治疗;四、有些治疗糖尿病比较特殊穴位,如后背上胰俞穴,位置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治疗效果较好。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西方化,糖妈妈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语音时长 01:33

2018-09-29

56833次收听

01:48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不久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南指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估计高达63%。
植入式胃收缩力调节器系统
1992年第一次使用胃电刺激是用来治疗胃轻瘫,1995年意大利学者最早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006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首次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植入式胃收缩力调节器系统是一台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它可以通过电极导线检测食物的摄入,并通过胃电极导线向胃腔发送非兴奋性(非起搏)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