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的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0566492次浏览

 (一)细胞因子

通过输注细胞因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其分化成熟。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最常用的细胞因子包括:IL-2、干扰素(IFN)等。

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FN-γ、IL-5、IL-6、TNF-β及CSF等;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多种免疫效应细胞活化,并诱导杀伤细胞产生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同时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活性。IL-2处于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网络的中心环节,对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抗肿瘤免疫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用于转移性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能使5%~1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除此之外,通过与其它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等的联合,在膀胱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亦有应用。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水潴留、体重增加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给予扑热息痛、消炎痛、肾皮质激素等可减轻不良反应。

IFN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抗肿瘤作用机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裂、杀伤肿瘤细胞;上调肿瘤细胞表面MHC类分子表达;增强免疫效应细胞杀瘤活性。IFN-α可用于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肾癌等。IFN-γ免疫调节活性较强,常与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联用。IFN治疗一般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流感样症状、发热、疲乏、头痛,与剂量有关。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回输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以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IK疗法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CD3单克隆抗体、IL-2、IFN-γ等)刺激活化后回输体内的治疗方法。其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广泛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2. LAK细胞

LAK细胞是指自体或同种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细胞因子(以IL-2为主)活化后获得的免疫杀伤细胞。其杀伤效应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即具有较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对肾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鼻咽癌、白血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较好,而对其他实体肿瘤如肝癌、肠癌等则疗效不甚理想。当肿瘤负荷较大或出现转移时,其作用受到了限制。但对于控制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灶以及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TIL细胞指肿瘤组织中的具有抗肿瘤效应的浸润性淋巴细胞。目前获得TIL细胞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肿瘤组织;②癌性胸水、腹水中的淋巴细胞;③转移淋巴结。TIL细胞分离操作复杂,易造成污染,培养时间较长,且多数肿瘤组织中TIL细胞含量很少,其培养成功率只有20%左右。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关推荐

靶向治疗属于化疗吗
靶向治疗属于化疗的范畴。两者均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式,但在选择药物作用机制上是明显不同的。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这个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并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这么一种治疗方式,化疗药物主要是细胞毒性作用,选择性是比较弱,对肿瘤细胞和人体正常的细胞,均有一些杀伤作用。但是靶向治疗主要是根据肿瘤细胞表面特殊一些分子标志物的一个表达,来设计一种针对性的一个药物,针对性是比较强,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对于人体正常细胞,通常没有一个直接作用。靶向治疗和化疗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靶向治疗有明确的靶点,很有针对性,副作用相对会比较少,有独特的一个副作用。
语音时长 01:23

2021-12-30

89416次收听

02:58
手术中的病理切片结果要多少时间
手术的时候,对某一肿瘤不能非常明确的做出诊断的时候,可能需要做病理切片。手术的病理切片分两种,一种是手术中做的病理切片,叫快速病理。把切下的标本送到病理科,做快速的冰冻病理,先冰冻,然后做切片,做检查。时间比较快,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但相比手术以后切下来标本,送到病理科,做的常规病理的准确性,要略差一点点,但是手术以后的常规病理,需要做很多工序,时间会比较长,通常需要七到十个工作日。手术当中的病理切片,对专家在手术当中判断疾病的手术方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病理学的知识。
02:24
交界肿瘤影响寿命吗
交界性肿瘤是有可能影响寿命的。交界性肿瘤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也就是说有可能是良性,有可能是恶性的。一旦发现有可能是交界性肿瘤,就应当尽早到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特别是要进行病理组织的穿刺活检,来确诊是不是有交界性肿瘤,一旦确诊,就应当尽早尽快将肿瘤彻底的扩大范围的切除。如果交界性肿瘤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任由去发展恶化,交界性肿瘤,就会明显增加恶性程度,甚至出现远端转移,复发和扩散的情况,如果不积极对待不积极治疗,则会明显影响患者寿命。
介入治疗术后多久出院
介入治疗之后患者出院时间,需根据处理病变的具体情况,以及有没有合并症的出现来决定。一般来讲,如果患者只是进行了介入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一、两天就可以恢复出院,而如果进行了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栓塞,如果在栓塞之前动脉瘤没有破裂,栓塞过程也比较平稳,患者也可以在2-3天就可以出院。进行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如果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大致出现时间也是类似的,但是如果患者在介入治疗之前,动脉瘤已经发生了破裂或者是进行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会相应的延长。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治疗之后,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脑血管痉挛,也可能会合并一定程度的发热,需要进行临床的观察和治疗,治疗的时间可能会达到一两周之久。
语音时长 01:21

2021-07-09

81148次收听

02:23
肿瘤异型性是指什么
肿瘤异型性的是指同样的肿瘤,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就叫做肿瘤的异型性,比如有些肿瘤在一位患者体内表现的是囊实性的肿物,而在另外一种患者身上可能表现的是没有明确的肿物,还有肿瘤的异型性还表现在对治疗的敏感性,有些肿瘤可能是对某一种化疗药物是敏感的,而另外一种肿瘤对化疗药物是不敏感、是耐药的。肿瘤的异型性是指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肿瘤,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征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所以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人附睾蛋白4是什么意思
人附睾蛋白4就是一种肿瘤标志物,这种标志物一旦出现,说明卵巢有癌变,需立刻进行治疗。好发人群多为50~60岁之间的女性,遗传和激素都有可能让这种标志物出现。
放疗发展历程
放疗发展100多年,经历了坦荡而艰辛的历程。最早的放疗是伦琴发现X线,居里发现镭就开始,1895年到1898年就开始了放疗。放疗是火箭军,那么这个时候的放疗只相当于当时的地雷和手雷,这个时代叫初级放疗。经历了50多年到第二阶段就是上世纪50年代,就是常规放疗,这个时候出现了钴炮、钴-60治疗机、直线加速器,相当于火炮,我们的炮弹可以打出去,乌烟瘴气、云山雾罩。但是由于当时的定位精度不高、能量强度不大,所以它只能作为打仗的辅助武器。就像我们打仗,火炮先掩护,陆军再杀,所以这个时代放疗仍然是经历一个辅助的地位,相当于跑龙套。第三个阶段就是现代放疗,精准放疗。也近20多年到现在发展到精准放疗。第一,影像得到提升。第二,它的能量聚焦得到提高。第三,它的装备能够定位精准。第四,它摧毁肿瘤能力增强。所以这就达到了经过了100多年的这样一个三个阶段的发展。所以放疗的今天从地雷、手雷、手榴弹、火炮到今天的火箭。所以放疗成为以前的炮兵,现在成了火箭军,所以是癌症治疗当中的生力军,而且在主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语音时长 01:53

2020-07-17

60126次收听

放疗会不会影响生育
放射线可以影响生育,那么在什么状态,如果第一个得癌症的病例多半在四五十岁是高发,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是有影响,但是影响已经不是太大。但是一些年轻无论男性女性,她有生育需要的这个年龄,在采用放射治疗时候要小心,特别是在腹部、中腹部、盆腔这一带的肿瘤,如果射线直接与卵巢,甚至与男性的精囊、睾丸有影响,射线有影响的部位,都要小心。举个典型的例子,对成年四五十岁以上的高发人群,这个时候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对年轻的女性像宫颈癌早期,宫颈癌大多数现在1~4期放疗都是适应症,而且疗效很好。但是唯一有一种情况,年轻女性她有怀孕的需要,发现的宫颈癌非常早,这个时候不建议做放疗,做宫颈的锥切,保留子宫和宫颈的存在,那么这种就是避免放射线治疗以后,对年轻女性生育带来影响,所以放射线对生育是有影响。对于年轻男性女性来讲,在盆腔部位的放疗要高度小心,如果有别的手段能够替代,不去受影响,那是最佳方案。
语音时长 01:32

2020-05-08

60680次收听

02:29
放疗会影响生育吗
放射线可以影响生育,癌症的病例四五十岁是高发。但是男性女性有生育需要的这个年龄,在采用放射治疗时候要小心,特别是在腹部、中腹部、盆腔这一带的肿瘤,如果射线直接与卵巢,甚至与男性的精囊、睾丸有影响,射线有影响的部位都要小心。比如对成年四五十岁以上的高发人群,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对年轻的女性像宫颈癌早期,宫颈癌大多数是1到4期放疗都是适应症,而且疗效很好。但是年轻女性她有怀孕的需要,发现的宫颈癌非常早,不建议做放疗,做宫颈锥切,保留子宫和宫颈存在,这种就是避免放射线治疗以后,对年轻女性生育带来影响,所以放射线对生育是有影响。对于年轻男性女性来讲,在盆腔部位的放疗要高度小心,如果有别的手段能够替代,不去受影响,那是最佳方案。
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
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非常重要。由于多数头颈部肿瘤发生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呈阳性,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主要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头颈部肿瘤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02:22
肿瘤靶向治疗原理是什么
靶向药作为一种分子药物,与癌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从而抑制携带这部分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生长,对正常细胞一般没有影响。肿瘤的靶向药研发是根据肿瘤的启动子,也就是基因的突变为基础而研发。靶向药作为一种分子药物,与癌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从而抑制携带这部分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生长,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药与传统的化疗药相比,其治疗方式也不同。化疗药物作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分敌,将癌细胞以及正常细胞都杀死。而靶向药物则具有特定性,只是杀死携带突变基因的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细胞一般没有影响,能达到有的放矢治疗效果。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在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在发生和增殖过程中产物。主要意义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放疗化疗后的疗效监测,肿瘤预后判断,肿瘤的症状分为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两部分,局部症状是在原发病灶处的生长导致发生变化,全身症状一般比较轻微,有微乏力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甲胎蛋白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经常检测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胎儿期间高浓度存在,一般四到六个月的时候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到一岁以后,就达到一个正常的成人水平。甲胎蛋白的检测,在妇科主要监测胎儿有无畸形、有无脊柱裂,但更多的可能用于作为一个肿瘤的筛查,即在胎儿期表达甲胎蛋白,然后到成人以后本不应该表达,但是突然在肝脏又重新表达,这可能就是有肿瘤的发生。同时,在体检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稍微有一些高,这可能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炎造成;一般肝硬化有甲胎蛋白增高,但是要比肝癌低;如果严重增高,有可能是肝癌的表现。同时要注意,甲胎蛋白一般在原发性肝癌会增高,而转移的肝癌不会增高,即肺癌、乳腺癌等转移造成的肝癌,甲胎蛋白并不增高,可以作为一种鉴别。甲胎蛋白增高以后,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2:00

2019-04-18

61381次收听

肝母细胞肿瘤能活多久
肝母细胞瘤患儿以进行性腹胀或摸到右上腹肿块为主要表现。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精神差、体重进行性下降、贫血等,少数患儿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晚期可出现腹水、肿瘤增大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及肿瘤转移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一些男性患儿可以出现声音低沉、生殖器增大、阴毛生长等性早熟体征;可伴有一些先天畸形如腭裂、巨舌、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畸形等。
肿瘤7项只有铁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肿瘤标志物是不少人都不是太熟悉的,而它能够有效的监测身体内的肿瘤情况,对于发现早期癌症以及监测癌症病人的病情有非常大的帮助,临床上的运用十分的广泛。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时候,发现铁蛋白偏高的症状,应该及时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