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困扰老人八年---慢性胆囊炎终得诊治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右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八年入院,疼痛时扩散至右侧腰部并伴有腹胀。经临床检查,辅助B超、核磁共振胆管影像及胃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采取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的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抗炎利胆药物(氧氟沙星、氨基苄青霉素、硫酸镁等)对症治疗六天。出院时患者右腹部、腰部疼痛明显减轻,生命体征平稳,二便正常,其余未见异常。
【基本信息】男、 59岁
【疾病类型】慢性胆囊炎
【就诊医院】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6日
【治疗方案】完善常规检查;辅助B超、MRCP检查,明确胆囊、胆道病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使用药物(氧氟沙星、氨基苄青霉素、硫酸镁等)抗炎利胆补液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天,一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患者右上腹部及右侧腰部腹痛明显减轻,腹胀消失。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
一、初次面诊
2022年4月6日早八点,一天的忙碌开始了,今天前来就诊的第一例患者是一位中老年男性,陪他一同前来的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带老人坐定,我关切地问:“老人家,您哪儿不舒服?”,不等老人开口,女儿急忙抢先说道:“我爸右边肚子疼七八年了,时好时坏,一直拖着,多受罪,这还是我们强行带他来看病的。”经过我耐心问诊和常规临床检查:右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绞痛,疼痛放散至右侧腰部,疼痛时伴有腹胀;右上腹压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结合B超、MRCP核磁共振胆管影像及胃、肠镜检查:胆囊壁毛糙增厚约3mm;胆囊附壁可见几个弱回声突起,较大者直径约3.3mm,声影位移;胆囊底部和附壁异常信号灶等。综合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二、治疗经过
患者门诊检查后以“胆囊炎”收入我院。经常规检查:患者体温、呼吸正常,血压偏高:155/109mmHg。胆红素偏高;辅助检查:超声提示:胆囊大小正常、壁毛糙增厚,厚约3mm,可见分隔,透声欠佳,胆囊附壁可见几个弱回声突起,较大者直径约3.3mm,声影位移(-);MRCP检查:胆囊底部异常信号,考虑:憩室;胆囊附壁异常信号灶,考虑:息肉样病变可能性大。根据患者年龄及检查结果,经耐心与患者儿女沟通,得到家属全力支持。逐制定治疗方案,在给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的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根治胆囊疾病,术后使用药物(氧氟沙星、氨基苄青霉素、硫酸镁等)抗炎利胆补液对症治疗。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我院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治疗和细心护理,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明,状态良好。右上腹部及右侧腰部腹痛不明显,无腹胀,且腹部平坦,检查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阴性,反跳痛阴性,腹肌紧张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其余未见异常。出院时,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感激地说:“这个病折磨了我八年,吃不好,睡不好,现在终于治好不疼了,太感谢了。”此时我倍感欣慰,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四、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和休息,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食物,不饮酒;平时要吃清淡流质饮食,保证每天脂肪摄入量限制在45克以下,补充适量的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蛋白质需要适量,一旦过多,不利于组织修复;同时需要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食物温度适中,过冷过热不利于胆汁排出,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造成胆道痉挛发作。另外,要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诊。
五、个人感悟
患者间歇性右上腹疼痛八年之久,疼痛扩散至腰部且伴有腹胀才来就诊,病情已经加重,只有切除胆囊方可根治疾病。胆囊炎与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升,胆囊炎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严重者扩散至腰部及后背肩胛部下侧。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治,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劳累。提醒广大朋友,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每天吃早餐,切勿暴饮暴食,谨慎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可稀释胆汁,以利于预防胆囊炎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