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2020-08-2856041次浏览

现在大多人都患有坐骨神经痛,那么坐骨神经痛有什么症状呢,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的解释是在坐骨神经所经过的路径以及坐骨神经所分布的区域以发生病变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绝大多数坐骨神经痛都是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以及周围其他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

坐骨神经分布区经常表现疼痛,主要在大腿后侧外侧自以及足部,病人在疼痛剧烈的时候需要摆特有的姿势才能缓解,腰部屈曲、膝盖弯曲、脚尖着地等其他表现。如果在神经根发生病变,患者在咳嗽的时候也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坐骨神经疼在临床上经常有肌力减退的表现,但是这种肌力减退的的程度和产生的病因和病变部位一以及损害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坐骨神经疼的患者可有瘫痪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有坐骨神经干的压痛。患者可有坐骨神经牵拉征,以及Lasegue征。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临床上存在跟腱反射减退或和消失,以及膝反射的不正常状态。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同样可以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一些感觉的的减退甚至消失,其中包括机体对外踝的振动觉减退等特征.而且所有的患有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要进行卧床休息,不要睡软床,应睡硬板床。


相关推荐

03:04
腰连着腿的一根筋疼怎么回事
腰连着腿的一根筋疼,大多数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到椎管内,就可以导致椎管侧隐窝的狭窄,髓核组织挤压刺激一侧的腰神经根,就会导致该神经根所支配的坐骨神经分布区肌肉肌腱的放射性疼痛。一般这种疼痛区域位于腰部、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后外侧,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引起足背和足底的麻木和疼痛感。一些少见病也会出现神经受压的下肢症状,如腰椎肿瘤、腰椎结核,如果发展到压迫一侧神经根,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还有一些疾病,像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这个病一般多见于较瘦弱的年轻女性或男性,发育的第三腰椎的横突较长,这种过长的横突刺激神经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02:56
坐着时间长了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长期久坐可能不光大腿根疼,还可能感觉腿的麻木。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久坐可能压着腿后部神经,又称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一种神经,压迫时间长会产生疼痛感,但该疼痛不光是局部疼痛,也有放射痛。此外,久坐其实是肌肉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肌肉保持在收缩状态,如果坐时间长,腿部不活动,可能会出现乳酸堆积,出现大腿根部酸痛。腿上的静脉血液是靠肌肉收缩从腿上返回心脏,如果长期时间不动,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肌肉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排走,也会出现感觉到大腿根的酸痛感。
坐骨在哪个位置
坐骨的位置位于骨盆的后下方。简单点来讲,就是在坐位时和凳子接触最紧密的这个位置是坐骨结节,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硬物,结节的两侧左右各一块骨头就是坐骨。坐骨继续向前是耻骨,向上会经过髋关节、髂骨因为人体骨盆的承受力比较大,所以坐骨也是很容易会受伤的,一般在骨盆骨折中,除了受力点因素外,坐骨和耻骨的连接处也很容易会发生骨折。另外,久坐对于坐骨也是没有好处的,很容易会导致坐骨结节发炎,引起局部有明显的酸胀疼痛。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85027次收听

左侧屁股疼是坐骨神经痛吗
左侧屁股疼是坐骨神经痛,左边的屁股疼主要和平时不良的坐姿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如果在平时长时间的久坐或者是屁股受到了外力的撞击挤压,就会出现比较剧烈的疼痛感,但是在通过热敷或者是按摩之后引起的疼痛就会逐渐的消失。如果经常出现屁股疼,而且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就可能是存在有坐骨神经痛,但也不排除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压迫神经。所以在出现频繁疼痛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做检查,如果是坐骨神经痛,就要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口服止疼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10

55746次收听

坐骨神经痛对患者寿命有什么影响
骨科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坐骨神经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大家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坐骨神经痛疾病并非不治之症,疾病本身是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的,但是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矫正坐姿预防坐骨神经痛
正确的坐姿,对预防坐骨神经痛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坐姿好坏标准主要看坐的时候,脊柱、腰椎能否尽可能符合生理曲度和物理学原理.不良的坐姿,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因此,保持良好正确的坐姿,能够有效预防坐骨神经痛的侵扰.
坐骨神经痛检查包括哪些
坐骨神经痛作为骨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群体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因为坐骨神经痛如果耽误病情的话,不但会加大治疗难度,还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生活中大家如果怀疑自己患上了坐骨神经痛的话,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那么,坐骨神经痛检查包括哪些呢?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主要是有意识的锻炼下肢功能,如下蹲、走路、上下楼、跳绳、踢球、瑜伽、太极拳,但这些锻炼方法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过分,否则会加重病情。一旦发生坐骨神经痛,应该到专业医院就诊,确切的病因找到后,对因治疗再加上对症治疗,这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配合康复治疗,患者要用力所能及的锻炼方法配合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治疗效果。坐骨神经痛影响运动,影响坐卧、影响行动,因此影响面比较多,主要是下肢运动障碍为主,比如有腰疼,坐位、卧位、翻身、行走、下蹲等都会受到影响。锻炼时要注意在对因对症综合治疗基础上,有意识的锻炼下肢的功能,可以有主动的也可以有被动的进行体疗。比如活动腰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下蹲,练习下肢屈伸力量,练习足踝部的各种各样的关节活动和运动,还可以练习走路、上下楼,还可以练习跳绳、踢球等方法,这些锻炼方法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过分,过分的锻炼加重病情,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练一练瑜伽、太极拳等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但是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力,过力之后造成损害,得不偿失。
语音时长 01:54

2020-02-24

71437次收听

来例假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吗
来例假时可能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但这种疾病并不是例假引起的。腰椎疾病、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等疾病会引起坐骨神经痛,久坐久站、腰部着凉受寒等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来例假时体质较差,此时坐骨神经痛症状会更加明显。
坐骨神经痛用什么中药好
坐骨神经痛可以选择穿山甲、乌蛇、肉桂、蜈蚣、川怀牛膝、续断、肉桂、威灵仙等等中药,进行治疗,中药的治疗药效较慢,坐骨神经痛容易反复发作,患病者要注意接受专业的治疗,日常的饮食也非常重要,适当的走动改善症状。
02:59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详细检查、分析,找出确切病因,对因、对症治疗,包括药物、化学、物理、磁疗、康复等综合治疗,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坐骨神经痛原因非常多,腰髓、腰椎问题、梨状肌病变、感染及疲劳过度等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临床专业医师应了解病史后进行必要检查。影像学实验室各种检查,综合分析找到病因,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法。如针对骨科、炎症、中毒、感染治疗等等,找到对因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对症治疗,中、西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辨证施治、现代医学的理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
坐骨神经痛自我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早期疼痛以一侧臀部及大腿后部外侧、进展为小腿后外侧和足跟部或足背,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有特定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如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坐骨神经痛常见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性关节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首先应对因治疗,并注意对症治疗,所有的坐骨神经痛均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加强腰背肌锻炼,其方法有五点支撑法,飞燕式锻炼。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有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昔布,罗非昔布等,肌肉松弛剂鲁南贝特、神经营养药有谷维素,维生素b1、b2,甲钴胺、辅酶a等。在病因未明之前暂不理疗。
语音时长 01:40

2019-11-27

61311次收听

02:41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是腰背肌锻炼,包括五点支撑或小燕儿飞。急性期时不应该做腰背肌锻炼,建议多卧床休息和下地的活动戴上腰围,腰围配备硬的腰围,对腰部有固定的作用,对症状改善有帮助。腰腿痛的症状改善以后,适当做腰背肌锻炼,推荐的锻炼方式是五点支撑。年轻病人可以改成小燕儿飞,通过这两个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用腰肌的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症状改善的同时避免症状的反复发作很有帮助。
如何判断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放电性的,像过电的放射痛,医学讲是放射痛,就是串下去的痛。有的形容像刀割、火烧样。每个人对痛的理解不一样,它的形容词也不一样,但是总而言之它是一条顺着坐骨神经传导的方向,是一种线性的疼痛,而且疼痛往往它的涵盖的范围,疼痛的范围是很明确的,可以用一个手指给疼痛范围勾勒出来。很明确的疼痛部位。另外有一些动作,有一些比方咳嗽,用力深呼吸,甚至上卫生间用力解大便的时候,这种紧张,刺激引起腹压增加的情况都会引起疼痛,出现放射性疼痛,应该是很难忘的,是一种很强烈的刺激痛。
语音时长 01:22

2019-04-29

63205次收听

02:25
怎么判断是不是坐骨神经痛
通过体格的检查、影像学以及电生理等检查能综合诊断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