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血栓恢复期适合跳绳吗

发布时间:2020-08-2853146次浏览

脑血栓恢复期适合跳绳吗?脑血栓患者在后期的康复期中,适当的锻是很重要的,因为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使血液流通,加速血液的循环,但是跳绳是一种剧烈运动,对头部总的影响很大,所以不建议跳绳。

脑血栓脑出血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如果大运动量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脑血栓或者脑出血的恢复。因此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大运动量进行,过犹不及,因此不能过劳,家属要掌握运动量。

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人处于恢复早期,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锻炼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这些锻炼方法可由家属协助完成。一般每次局部按摩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推拿是用手指或手掌沿瘫痪肌肉向前推动。被动运动是由别人来活动病人瘫痪的肢体,包括每个大小关节,活动幅度尽量达到一个正常关节所能活动的范围。

病人已处于恢复后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走路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练习独立行走、跨门槛、上下楼梯,但一次不能过累,最好有人在旁保护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距离,上肢的功能锻炼可进一步练习手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如梳头、拍皮球、编织等。

脑血栓患者在恢复期中,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心理痛苦和焦虑,尊重理解各年龄病人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要以宽容、忍让态度与人相处,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保持心平气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关推荐

脑血栓恢复期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发病半年后一般就进入到恢复期,症状表现与急性期相同,如偏瘫、言语不清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会得到逐步缓解。但脑血栓患者,不论处于哪个时期,都需要系统的用药来治疗血栓以及预防再次发生血栓,进入恢复期之后也如此。临床常用的脑血栓后遗症康复药如同仁堂消栓通络片,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调整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复发的同时亦对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障碍、肢体麻木、神情呆滞、手脚冰冷、肢体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中医针灸治疗及康复理疗等方法刺激穴位,也能够加快身体机能恢复。另外,还应加强脑血栓恢复期患者的日常护理,家属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疏导对病情的恢复也十分重要。
语音时长 01:18

2023-02-07

5013次收听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有何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形成具有明显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往往是指患者存在颅内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一些斑块样的物质容易导致颅内的血管出现梗阻和狭窄,从而会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和坏死。而脑栓塞的患者往往是因为存在栓子脱落,栓子脱落之后又随着血液的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内,从而会使血管内的血流中断,患者就会出现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一般来说心房颤动、心房黏液瘤、脂肪栓塞以及空气栓塞就容易导致脑栓塞,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应用抗凝的药物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1-06-10

57554次收听

脑血栓也叫脑梗吗
脑血栓不是脑梗,脑梗的范围更大一些,脑血栓是脑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脑梗还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等疾病。但是脑血栓和脑梗症状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患者都会出现说话不清晰、口角歪斜、流口水、肢体瘫痪等症状,而且脑血栓和脑梗的治疗方案也比较相似,都是通过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尽快的到医院做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明确具体的病情轻重后,接受专业医生的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要严格的遵医嘱,要定期得到医院复查,有利于判断治疗是否理想。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10

95840次收听

脑血栓会影响到寿命吗
脑血栓会影响到寿命吗?脑血栓是会影响到寿命的,脑血栓是近几年来比较多发的疾病,所以说,如果脑血栓患者发现的早,治疗的及时对生命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如果不治疗,那是会威胁到生命的。
脑血栓有哪些诊断方法
脑血栓有哪些诊断方法呢,这个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由于最近这些年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很多朋友不小心患上脑血栓疾病,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而且不利于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脑血栓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脑血栓后遗症运动疗法
由于脑血栓对患者形成的后遗症不同,因此运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手部抓握无力的患者需要通过抓握皮球等运动方式恢复灵活性;上肢麻痹的患者需运动上臂与关节进行恢复;行动不便的患者则需行走锻炼。
02:50
脑血栓有什么症状
患者一般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不能运动称为偏瘫,或者一侧肢体麻木称为偏身感觉障碍。有的患者表现为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有的偏盲,看东西时一边完全看不到,严重时会有昏迷的表现。还有的患者表现为一过性的遗忘综合症等。脑血栓是由于脑血管受到斑块堵塞而引起的脑部血流中断、脑组织坏死而出现的症状。患者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必须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比如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平扫、头颅核磁血管扫描、CTA颈部的血管检查以及经颅多普勒,必要时进行DSA也就是选择性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脑血管情况,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狭窄或者闭塞,可以进行积极的介入治疗。
02:53
脑血栓用什么药
脑血栓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可以选择静脉溶栓、降纤等治疗。患者稳定之后,应用的药物首选抗血小板药物,另外还可以选择他汀类的药物来进行调治。如果患者同时合并了一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应该合理地应用降压、降糖的药物,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建议患者尽量把血压控制在标准的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有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评估他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如果需要使用抗凝治疗,可以选择一些抗凝的药物进行治疗。
02:50
脑血栓早期怎么治
脑血栓实际上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脑梗死。对于急性脑梗死,在发病后的三到四点五小时之内,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但是静脉溶栓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证,而且需要在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它超过了发病三到四点五小时之后,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静脉溶栓了,因为这个时候静脉溶栓的出血的风险会显著的增高,可以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可以选择他汀类的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重,要及时的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另外可以采用一些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方法,同时要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
脑血栓病人吃什么好
脑血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影响的,患者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不可以吃太咸、脂肪含量高、还有糖类高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还有多喝水,除了饮食之外也要注意放松省心,对医生进行配合,身体才可以更快的恢复。
什么是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血液成分异常、血管本身存在问题、本身患有免疫系统性疾病、动脉夹层、家族遗传体质等。1、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有很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还有现在比较关注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2、除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异常,如常见的血小板计数增多或者真性红细胞增多,还有凝血机制异常,如血液高凝状态、蛋白C、蛋白S的异常等,都可诱发脑血栓。3、血管本身的原因,血管壁的原因包括常见的肌纤维发育不良、烟雾病。4、一些免疫系统性疾病可以引起血管壁发生血管炎,也是造成脑血栓的病因。5、年轻人有动脉夹层也会导致脑血栓。6、遗传因素,例如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CADASIL等,都可以引起脑血栓。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29

55633次收听

01:39
脑血栓怎么预防
预防脑血栓平时要做好养生,定期体检,需要吃药时坚持吃药。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它发病凶险,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尤其是年轻人,要尽早的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的抽烟饮酒。不过度的熬夜,要早睡早起。不过度的暴饮暴食,要控制体重。适当的运动。定期体检,发现血脂、血糖、血压升高,要及时处理。需要吃药时要坚持吃药,这样就有可能预防脑血栓的发作。
01:29
脑血栓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脑动脉主干,或者是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以及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脑局部的血流减少,或者是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从而可以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患有脑血栓的病人,所出现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病情程度较轻的脑血栓患者来讲,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疼、耳鸣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喝水呛咳的症状;对于病情程度比较严重的脑血栓患者,可以出现肢体的偏瘫、上肢活动障碍、下肢活动障碍,以及肌力减退的症状,患者还可以出现语言不利,或者是失语的状态。甚至有的脑血栓患者,还可以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脑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脑血栓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血管内皮受到损害后,血脂成份沉积诱导炎症反应,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炎症因子的释放,形成一种混合性的纤维组织的斑块,斑块逐渐长大影响血流,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脑梗死。
语音时长 01:25

2018-08-16

59125次收听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有何区别
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