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一)术后再出血
对超早期手术的病人,应提防再出血的可能。Brott等前瞻性研究证明,至少有38%的病人在发病后的第一个24h内,脑实质血肿体积继续增长超过33%,证实了脑血肿形成并非一过性的。血肿扩大常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以内,其直接原因为病变部位血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血压是影响再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持续高血压,增加脑血流及颅内压,加重血管源性水肿,导致再出血;而降低血压过快、过低,则导致低灌注,加重血肿所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因此,提倡有效控制血压。目前推荐的方法是使收缩压每天降低10%,直到200mmHg以下或达出血前控制水平。
而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压力骤减,不利于血肿自身压迫止血,诱发再出血。故血肿清除时,不强求首次全部清除血肿,还可在血肿清除后,放入充水球囊,避免血肿腔塌陷,再逐步缓慢放水。如出现术后再出血,可通过引流管引流减压,并在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常可起到止血的作用。此外,一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应当慎用甘露醇。
因为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增大,从而促进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导致临床症状恶化。而凝血障碍更易导致血肿进行性扩大,因此,入院时常规查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血肿扩大可能性的指标,提前给予止血等措施可起到预防再出血的目的。
(二)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ICH常见的并发症,占昏迷病人的50%以上.其发生是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所致.做好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应作氧饱和度检测,在SPO2 降低(>5%)时提示气道通畅障碍,需吸出阻塞的痰液.
肺部一旦发生感染,应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其用药原则是:
1、应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特性、菌动学、药效学和副作用。
2、要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多次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致病菌及药敏结果,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3、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
4、 尽量避免使用抑菌药物。应选用有效、毒性低且价廉的药物。
5、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综合措施的重要性。
(三)消化道出血
ICH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18.2%-34%,其发病机制也认为与血肿占位、颅高压造成丘脑下部压迫损害有关。有学者认为对于危重病人采用预防性治疗可降低50%的临床出血,如可用法莫替丁20mg+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
(四)心衰、肾衰、离子紊乱、脑梗塞。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颅内血肿
- 2 颅内血肿分类
- 3 颅内血肿的几个有什么不同
- 4 颅内血肿有哪些症状
- 5 颅内血肿应该如何治疗
- 6 颅内血肿怎样用药
- 7 中医能治颅内血肿吗
- 8 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