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已婚妇女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之一,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产H2O2的乳酸杆菌)减少,代之以一组厌氧菌群(类杆菌属族、加德纳军、莫比伦氏菌属、人型支原体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等)数量增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
鉴于BV对妇女及其妊娠的危害性,在妇科、产科以及施行外科流产术前进行BV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临床上对BV也有了更严格的定义,即符合以下4项指标中的3项可诊断为BV;(1)阴道pH>4.5,(2)阴道分泌物增多,变稀如奶状,有异味;(3)胺试验(Whiff)阳性,即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0%KOH产生鱼腥味;(4)阴道涂片中可见线索细胞。以上即为传统的Amsel诊断方法,称为“金标准”。8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了BV与阴道中特有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关,并依此研究出一系列新的BV诊断技术和方法。在BV的诊断方面,临床上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传统的Amsel方法(如上所述)。
然而要在实际中准确实施并非易事。首先,一些与感染无关的因素如近期性交、阴道灌洗、行经或是存在大量子宫颈粘液等同样可以导致阴道pH值升高,或使分泌物产生异味;胺试验中对气味的鉴别因人而异;而对于作BV诊断最佳标志的线索细胞的识别则受到显微设备的质量、样本的采集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观性强,因而很难对判定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
利用微生物独具的酶催化机理,结合发色底物形成的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微生物快速坚定发展的主导方向。国外用于BV诊断的大部分商品试剂盒都是测定阴道分泌物酶活性的,如BV Blue等。但单项酶活性测定诊断BV的特异性较差,为提高BV诊断的可靠性,近年来国外大都采用同时测定几项生化指标的方法,如唾液酸酐酶+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酐酶+三甲胺测定、唾液酸酐酶+过氧化氢等。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细菌性阴道病如何引起
- 2 细菌性阴道病严重吗
- 3 细菌性阴道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 4 细菌性阴道病是怎么引起的
- 5 细菌性阴道病是怎样的?
- 6 细菌性阴道病是如何引起的?
- 7 细菌性阴道病是怎么得的
- 8 什么是细菌性阴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