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子宫内膜厚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3159126次播放

视频内容:

子宫内膜厚绝大多数的原因,还是功能性的,生理性的,常常和患者的肥胖,和患者近期吃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有关系。
子宫内膜厚第一个影响就是你可能因为子宫内膜的增厚,局灶性增厚,形成了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特征性表现就是排卵期的出血。有很多人要怀孕,怀孕最好就是排卵期同房,排卵期有出血,那就没法同房,那就导致了你没法怀孕。
第二个问题,子宫内膜增厚,还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所以如果你要是一个长期的子宫内膜增厚,我建议你还是来医院做一个宫腔镜检查,做一下刮宫,送一下病理,看看有没有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处理,省得大家好多问题发展到最后到子宫内膜癌再去处理,那就有点晚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20
子宫内膜厚度7mm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变化的,如果子宫内膜厚度是7mm,要看月经的周期来判断厚度是否是正常。女性一般在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的厚度是最厚的,一般可以达到1cm以上。月经来潮之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内膜会变薄,月经刚完的时候,子宫内膜是比较薄的,一般在0.5cm左右。在女性卵泡期至排卵之间,这时候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处于增殖期的变化,一般子宫内膜会在0.7到1.1cm之间。如果子宫内膜是在排卵期的时候,内膜厚度是7mm,没有子宫内膜不均匀是属于正常的。绝经之后,女性的卵巢功能会丧失,所以子宫内膜的厚度也会比较薄的,一般在绝经之后,子宫内膜的厚度是不能超过5mm的。
03:02
治疗子宫内膜增厚可以吃什么药
子宫内膜增厚最常见的疾病是子宫内膜息肉,其主要是由于一些炎症刺激或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长所致,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如果是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建议采用一些方式来防止复发,如孕激素、周期性的采用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分泌的更好,然后使子宫内膜在月经期时彻底脱落,防止复发。另外,可在术后采用一些避孕药的治疗,防止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可采用服避孕药三个月防止复发。无生育要求的人,可采用带曼月乐环类的方式防止复发。
02:12
子宫内膜增厚会癌变吗
子宫内膜增厚代表的是子宫内膜增生,比正常的厚度要厚很多,多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增厚是一种良性的增生,是由于子宫内膜增生形成的。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反复增厚,就会形成子宫内膜癌。所以,子宫内膜增厚不代表就是发生了癌变,必须要去医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来了解子宫增厚的原因。有些是单纯性的增生,有些是有息肉形成,少数情况下是有子宫内膜癌形成,所以单纯看子宫内膜增厚,不能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必须通过宫腔镜检查来明确。还有子宫内膜增厚如果血运丰富,发生癌变的危险就会高一些。
子宫内膜增厚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增厚的意思,就是子宫内膜较正常的情况下有异常的增厚。其实子宫内膜增厚本身是个生理现象,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发生不停的变化。月经刚结束的时候子宫内膜很薄,而月经来潮之前子宫内膜就会变厚这是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在月经刚结束的时候,子宫内膜就已经出现增厚的现象了,就有可能是发生了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有可能由于子宫内膜息肉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发生了单纯增生、复杂增生,甚至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所以如果是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是需要给予相应的进一步诊断和处理,必要时可以给予黄体酮,帮助子宫内膜转化撤退,也可以通过诊断性刮宫来明确诊断。
语音时长 01:03

2021-03-04

76202次收听

子宫内膜18mm不来月经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厚度已经达到标准,但不来月经,这可能和过于肥胖,内分泌性功能性肿瘤,又或是单纯性的增生都有关系,要想达到缓解的效果,首先就应该注意保暖,然后选择饮食性调理,尽快的选择精神性调理,能够有效避免对于健康的影响。
子宫内膜脱落不干净怎么办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女性正常来月经的原理,女性之所以能够正常来月经,是因为女性的性腺轴也就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各个器官系统及功能均正常。在上一级器官有序控制下一级器官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在卵巢的控制下周期性的增厚和脱落。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者是卵巢自身功能衰退出现不排卵。没有孕激素分泌的情况下,子宫内膜不能整齐脱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者是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阴道出血增多或者淋漓不尽,那么想要子宫内膜脱落干净、薄化子宫内膜,需要人为的添加孕激素来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临床上常用的有复方短效避孕药或者是黄体酮胶囊,还有地屈孕酮片。治疗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自己不能随便用药,用药不当会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14

48705次收听

子宫内膜增厚能自愈吗
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子宫内膜厚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厚度不是一成不变,在有正常排卵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中,我们通常把来月经第一天算为周期第一天,从开始出血到月经结束时,子宫内膜最薄可能仅有三到四毫米,在卵巢卵泡分泌雌激素孕激素控制下,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厚,到分泌期晚期,内膜厚度达到十毫米左右。女性如果有正常排卵,子宫内膜脱落,再次变薄,如果没有正常排卵,或者是体内因为生长有分泌激素肿瘤,内膜持续在雌激素刺激下出现增厚,这种情况一般不能自愈,需要干预治疗,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如果是子宫内膜仅仅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增厚,但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没有变化,可以不视为病态,需要在月经来潮后复查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再明确诊断。
语音时长 01:42

2020-02-14

60283次收听

子宫内膜正常厚度
正常的子宫内膜出现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出现增生,子宫内膜就会逐渐的变厚,然后出现排卵,子宫内膜变成一个分泌期内膜,进行剥脱,这是一个正常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不能无限制的增生下去,这样会有癌前的病变,甚至是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表现,所以说子宫内膜增厚是有一定的范围的。正常情况下,一般临来月经之前,子宫内膜的厚度一般是不超过一个厘米,最多不能超过一点二个厘米。像刚来完月经,子宫内膜的厚度一般也就是六个毫米左右。另外还有的患者出现了绝经,绝经的患者,她的子宫内膜也是存在的,尽管内膜是萎缩的,它并不应该再出现子宫内膜的增生。所以通过B超的检测,她的子宫内膜厚度,还是建议要小于五个毫米,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这些患者的子宫内膜在这些时期,超过了刚才的指标,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检查和干预。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1

62562次收听

子宫内膜增厚有哪些原因
对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每一次的月经来潮,子宫内膜都是由薄变厚直到脱落,所以没有子宫内膜的增厚,那就不可能有月经来潮了。只不过是要看你月经正常不正常,内膜的厚度在不在正常范围,所以仅单凭一次检查说子宫内膜厚,这是不够令人满意的。医生可以根据你的检查情况,看看你内膜增厚是在月经的什么期,如果是月经刚干净,你子宫内膜厚超出了正常值,那是不可以的,要进一步检查增厚的原因。如果是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月经干净以后,这种增厚的子宫内膜变薄了,那它就不是一种病态,不需要做任何治疗的。所以单纯一次检查说内膜厚,是不够客观和准确的。
语音时长 01:05

2019-12-06

55226次收听

01:42
B超能查子宫内膜厚度
每个女性在生育年龄,有周期性的月经来潮,随着月经的周期不同的时间段,子宫内膜的厚度是不同的。月经刚过,子宫内膜比较薄,随着月经中期,也就是进入排卵期,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一直延续到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的情况通常都是通过做B超来监测的,一般做B超监测子宫内膜,通常是经阴道或者经直肠看内膜的薄厚有没有问题,更容易确诊你有没有问题。所以监测内膜就是靠B超来监测的,此外没有结婚的女性,还可以通过做憋尿后的腹部B超检查。
子宫内膜厚是什么症状
子宫内膜厚无法用肉眼直观的看见疾病的病变,但是其症状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女性子宫内膜厚,会出现子宫出血、分泌物增多、性交痛、膀胱刺激症状、痛经、周期性下腹不适以及月经不调、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等。如果出现上述几种或者是多种症状表现就要慎重,这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后给患者发出的警告。
子宫内膜过厚的危害
很多人都会认为子宫内膜增厚是比较正常的,其实这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表现,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不排卵的出现,甚至可能会导致女性阴曹出现不孕,所以建议最好是接受妇科检查,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危害性。
子宫内膜增厚会癌变吗
子宫内膜增厚并不少见,由于增厚不适症状不太明显,很多患者都不会太在意,子宫内膜增厚不一定就会癌变,也有可能这种增厚的症状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在子宫内膜增厚癌变的时候,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需要患者仔细的观察,就会有明显的发现。
02:27
子宫内膜厚怎么治
子宫内膜增厚可以通过刮宫、口服避孕药等方式治疗。做宫腔镜的检查,看看子宫内膜增厚程度,是否有子宫息肉。将增厚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通过刮宫把刮下来,送病理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锻炼,避免熬夜、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还可以吃短效的口服避孕药,调理一下子宫内膜和月经,让子宫内膜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子宫内膜正常厚度
子宫内膜厚度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随着月经周期而改变的。在月经期后的第5~7天,厚度大概在1毫米到3毫米左右,到了月经周期后的8~10天可以达到3~5毫米,月经周期后的15~18天可达到10毫米。经期时厚度又会回到0.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