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CokicPolyp)是肠腔突出的所有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是癌症前期的病变,后者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常以息肉为初步诊断,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进一步分类,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那么,大肠息肉有哪些种类呢?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组织学分类基于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
这种分类,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症的发生关系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与化生性与癌症无关,但部分可以发展成腺瘤。这样归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别,指导治疗更有意义。
大肠息肉种类多不容小视
一、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炎性息肉一般不会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加上其他原因的影响,可能会恶化,对这种肠道疾病也要及时彻底治疗。
二、增生性息肉
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很少恶化,但不赞成放任。息肉>;0.5cm,内镜下需要电灼切除,少数增生性息肉也消失。因此,明确病理性质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三、腺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这种息肉恶化的概率最高,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多为无蒂,被称为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的恶化率国内外报告大致在10%左右,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要更加警惕。
四、家庭息肉病
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癌症前期病变。这种患者息肉的恶变率是希望,腺瘤的分布是直肠最常见、最密集的,其次是乙状结肠和盲肠。一般来说,小肠没有息肉。数量通常超过100个。大多数病人在40岁后恶化,有些病人在十多岁时恶化。由于大肠恶性肿瘤的终极发展,过去常常选择早期手术切除所有直肠,但全肠切除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人需要人工肛门。现在可以选择每年定期跟踪两次肠镜。如果怀疑息肉有恶变,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五、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息肉
最常发生在小肠上,特别是空肠,但也发生在胃、结肠和直肠上,唇、颊粘膜、鼻孔和眼睛周围、指尖和手掌等部位有玄色素沉着的疾病,具有遗传性。这种患者的息肉是错构瘤,不是真正的肿瘤,所以很少发生恶变,但会发生便血,巨大的息肉会导致肠道堵塞。>;3cm的巨大息肉仍有一定的恶变,应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肠息肉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少吃油炸、烟熏、腌制的食品。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最后,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息肉,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