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病人逐渐增多,呈现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的特点,特别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大环内酯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增多,给临床带来挑战。
研究新进展
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壁增厚、水肿,动脉栓塞,上皮细胞、纤毛及肺组织内间质损伤。由于支原体感染可损坏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纤毛,导致黏膜-纤毛系统功能受损,亦可因黏液高分泌或黏膜坏死以及脱落,使气道清除功能下降。故易致混合感染,如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
国内外均认为,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腺病毒、RSV、EB病毒等。
2016年德国报告,肺炎支原体产生的一种新型潜在毒性因子HapE,其蛋白酶活性与肺炎支原体病人发生溶血有关。而日本报道,一种新的针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蛋白L7/L12(RP-L7/L12),对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临床新特点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但国内外报道,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低龄化趋势,新生儿及2~3个月婴儿也可能出现重症支原体肺炎。
据我国及以色列、美国等专家报道,近年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尤甚。病人病情可能迅速进展,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血MP-IgM升高。重者有时需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呼吸机应用。
专家建议,如患者持续高热、顽固剧烈咳嗽,且肺部体征少,若有以下任一表现,可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一、一侧或双侧肺大叶实变,伴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二、坏死性肺炎表现;三、呼吸功能受累,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损伤;四、合并闭塞性支气管;五、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六、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不佳。
辅助检查时,胸片特点:支气管肺炎斑片状阴影的表现,间质性肺炎,单侧或双侧肺门增浓、结构模糊,单叶或多叶呈现大叶性肺炎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上述改变可呈游走性浸润。
治疗新启示
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用药原则为:快速杀灭细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因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均有效。
阿奇霉素在大环内酯类中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最强,而且有明显的靶效应,可定向转运至感染病灶,血浆及组织中半衰期长,有很强的抗生素后效应。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较红霉素静脉治疗,可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而且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提示,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抗菌活性高,且组织浓度高。
越南专家报道,大环内酯具有调节免疫的能力,提高T、B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IgA、IgM、IgG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力,降低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发生,可提高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成功率。
但是应注意阿奇霉素可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议:一、确诊的QT间期延长,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速病史,心动过缓,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不能使用;二、患者处于促心律失常状态,例如未纠正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患者不能使用;三、正在使用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比如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治疗的患者不能使用。
对疗效不佳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建议:1.泼尼松龙1mg/(kg·d)口服治疗,连用3天~7天,随后减量;2.甲泼尼龙10mg/(kg·d)静滴2天~3天,并在1周内减停或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1次~2次;3.泼尼龙30mg/(kg·d)静脉点滴,连用3天。
国内专家认为,甲基泼尼松龙2mg(kg·d)对于大多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减少后遗症。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时需注意以下指证:肺CT提示整叶以上均一致实变影;C反应蛋白(CRP)≥110mg/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478IU/L,血清铁蛋白≥328ng/mL,甲基泼尼松龙2mg/(kg·d)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