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原因,导致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并在其中大量释放毒素,从而引起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避免接触化学、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等,预防急性白血病。
1、避免接触化学因素:部分化学物质,如苯、铅等,可导致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或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应避免接触此类物质;
2、避免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是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接触电离辐射,如CT、核磁共振等;
3、避免生物因素:病毒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成人类型的TK1、CDK1、EB病毒等,以及部分基因突变,如MLL/AF4等,均可能导致急性白血病。日常生活中需避免相关致病因素的感染,如避免接触病毒;
4、避免遗传因素: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可能会增加,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避免生育后出现白血病;
5、其他:对于长期暴露于辐射、放射性物质的人群,应注意定期进行体检,避免疾病的发生。长期生活在不良环境中的人群,如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苯等有害化学物质,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必要时可佩戴防护面罩等。
除此之外,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还与某些特殊职业有关,如长期接触苯的工人等,需注意职业防护。同时,需注意避免自身存在其他疾病,诱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