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喝了酒就出现吐,大多是由于酒精刺激、缺乏分解酒精的酶、肝肾功能异常、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原因导致。这类人群建议戒酒,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酒精刺激:喝酒后酒精会对咽喉部的肌肉、食管和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黏膜局部充血、水肿,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停止喝酒,可适当喝温水、温牛奶,并进行腹部热敷,能够稀释酒精,减轻胃黏膜刺激,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缺乏分解酒精的酶:有些患者体内缺乏分解酒精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代谢障碍,在饮酒后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这类人群需戒酒,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如必须喝酒前,可以喝一些牛奶来保护胃黏膜,也可以在喝酒后喝一点蜂蜜水,促进酒精的分解及代谢,以此改善不适症状。
3、肝肾功能异常:酒精需要经过肝肾循环吸收,如果存在肝肾功能异常现象时,肝脏未能分解乙醇,喝酒量过多时可能会出现酒精中毒,进而导致呕吐等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者若长期大量喝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这类人群需要戒酒。
4、慢性胃炎:本身有慢性胃炎的者,由于胃黏膜肿胀、充血、敏感,在喝酒后,酒精可诱发胃部不适症状的加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需要戒酒,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人群在喝酒后,由于溃疡部位的胃黏膜防御低下,在酒精刺激因素下,可导致胃酸进一步分泌,使原有的溃疡进一步加重,进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可能会出现十二指肠出血、穿孔等。患者需要戒酒,同时液压戒烟,少喝咖啡、浓茶、冰镇饮料等,并在医嘱下采取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道动力药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对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还可采取手术治疗。
除上述常见原因外,也有可能是贲门撕裂、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导致的该情况。建议患者戒酒,对所出现症状严重者,需要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