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是怎样形成的
关键词: #腹股沟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股沟斜疝是怎样形成的?
腹股沟斜疝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鞘突的开放或闭锁是疝的重要条件之一,由先天因素引起。由于腹胶沟区域的解剖缺陷是由后天因素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
一、先天因素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脊柱两侧,相当于第二-3腰椎在腹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逐渐向下移动。胚胎3个月时,睾丸移至髂窝,7个月接近腹股沟内环。出生前1个月左右,睾丸进入腹股沟,一般在出生前降至阴囊。如果睾丸出生后仍停留在腹后壁或腹股沟,则称为隐睾。
当睾丸下降时,靠近睾丸前部的一些腹膜,即通过腹股沟的睾丸,一起下降到阴囊,从而形成上腹腔的腹膜鞘突出。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婴儿出生后不久,除睾丸周围形成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萎缩、锁定,留下一个非常薄的纤维索带或消失。如果腹膜鞘突出继续打开,未锁定,仍与腹腔相连,即形成自然疝囊。根据腹压的力学原理,最弱点的压力最大,即所谓的“焦点压力”,当腹内压升高或腹壁肌肉因某些因素而松弛时,很容易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如果鞘突只关闭下部,而上部继续开放,也会诱发先天性斜疝。由于右睾丸下降速度慢于左侧,腹膜鞘突未关闭时间较长,先天性斜疝的几率高于左侧。由此可见,鞘突的开闭并不是疝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Russel曾片面地认为“没有腹膜囊就没有腹疝”。
二、后天因素
后天性斜疝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这是由于腹胶沟区域的解剖缺陷造成的。由于腹膜鞘突出症已被锁定,另一个新的疝囊是由腹股沟形成的。腹股沟区域最初是一个无肌肉保护的腹壁弱点,并有精索穿过。如腹横筋膜弓和腹斜肌下缘高或发育不全,可削弱该区域的抗性。二是生理保护机制的失效。正常情况下,有两种生理防御功能: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对内环的括约作用。当腹横肌和腹横筋膜收缩时,腹横筋膜增厚,形成凹韧带,与内环一起向外拉。腹股沟内环在腹内斜肌深处关闭,防止疝囊形成。
二是腹横筋膜弓的开闭作用。正常休息时,腹横筋膜弓或联合腱向上凸出,但当腹肌受到刺激时.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紧张时,腹横筋膜弓可拉平,靠近腹股沟韧带。关闭腹股沟内环有利于预防疝气。如果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肌肉松弛。弓形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分离,容易诱发后天性斜疝。临床上,后天性斜疝多于先天性斜疝。
老年人、身体衰竭、肥胖、腹肌缺乏锻炼等情况常导致腹壁肌力下降,诱发腹股沟斜疝。胶原代谢异常与腹外疝的发病密切相关。
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腹股沟疝的发生有两个因素:腹壁抵抗力弱和腹内压升高。先天性和后天性疝都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找出患者特有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