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病变及治疗探讨
关键词: #哮喘
关键词: #哮喘
很多人在检查之后被判定为‘小气道病变’,但是往往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专业之外的从业者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小气道病变也就是肺部一些小的器官发生了病变及功能障碍,对于‘小’的具体值,在医学上有专门的定义。
小气道:定义,病变及其功能障碍
肺是一种呈分支状结构的器官,从气管1级气道到肺泡23级气道可细分为很多节段。其中,小气道被定义为:内部直径小于2毫米的气道其包括第8-23级气道;而大气道的内部直径则大于2毫米包括了第1-7级气道。
肺组织也可分为输送吸入空气的传导性气道区包括第1-16级气道,和参与气体交换的呼吸肺泡区包括第17-23级气道,以及介于二者之间、位于终末细支气管水平的过渡区等。
病理学家早已证实,哮喘不仅是一种大气道疾病,其同时也是一种小气道疾病。而且,目前普遍认为,小气道是哮喘患者出现生理气流受限的主要部位。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小气道的功能障碍是显而易见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轻症哮喘患者中也同样存在。
在诸如夜间哮喘,运动诱发的哮喘和过敏性哮喘等不同表型的哮喘患者中,均已证实了其远端气道炎症、及其与小气道相关的生理功能障碍的存在。
针对小气道的治疗药物
现有的病理生理学证据均支持对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病变进行治疗;然而,目前用于临床的大多数吸入疗法,都不能使药物充分地达到远端肺区,也就是小气道内。
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研究中,Berry等证实了对哮喘患者的持续性小气道炎症进行治疗的必要性。该研究发现,尽管已经根据哮喘治疗指南的4步治疗法,优化了哮喘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但这些患者的肺泡一氧化氮水平,及其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仍呈增高状态。
而且,在这些患者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加倍剂量ICS吸入治疗后,其肺泡一氧化氮水平并无减少。研究者认为,在治疗持续性的小气道炎症时,传统的吸入装置并不能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位。
上述患者在接受了为其2周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肺泡一氧化氮水平则明显降低。这也支持了研究者的以下假设,那就是,应该针对哮喘患者的小气道进行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