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母亲成为孩子的镜子

发布时间:2018-06-0160608次浏览

母亲的影响之所以重要,心理学家经过对母婴互动行为的系列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关键。

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眼中看见他自己。”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如此诗意地描述母婴关系互动中母亲的重要性。

母亲在亲子关系中,就如同一面镜子存在着。孩子在这面镜子中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并根据母亲的回应而渐渐形成自己的各种认同和适应,最后形成自我人格。因此,这面镜子在孩子自我的逐渐养成过程中,居于关键的位置。

一次母婴观察录像

当婴儿微笑着,他的脸望向母亲,而母亲却正抑郁着,表情无精打采,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对自己的呼唤,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继续着自己的忧郁。过了一会儿,婴儿的脸开始起了变化,微笑在消失,并渐渐转变成不苟言笑的脸。再渐渐的,婴儿的脸开始变得抑郁起来,仿佛是对母亲的抑郁的回应。

以上经典场景,被永远地记录在精神分析关于儿童发展心理的母婴研究录像中。它发生在几十年前的英国。之后,母婴互动观察的扩展研究继续着,而观察结果越来越表明,母亲与婴儿的互动中自身的情感状态,对孩子的自我塑造具有关键性作用。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在研究中发现,婴儿甚至出生5小时后,就能与母亲有情感共鸣。孩子最基础的情感启动来自母亲。

婴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经常是抑郁性的共鸣,而它又成了一种养育风格,那么婴儿之后的自我发展就会被抑郁的基调所缠绕。反之,如果母婴的互动是持续性的乐观或者安全欢快的风格,婴儿之后的自我发展通常就会表现得更自主和积极。成人依恋的研究在追踪了三代人之后,确定地发现孩子的人格形成与母亲的情感相关。

妈妈,我在你眼中确立自己

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他们家10个月大的小宝贝在地上爬行,追逐着玩具,突然一下倾倒,头撞在木板地上。小宝贝的母亲见此情景,立即大喊着“宝宝”飞奔过来。此时,我注意到,宝宝已经开始爬起来继续追逐他的玩具了,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头撞了地一下。但由于母亲的反应,小宝贝开始感受到危险,在他眼中,巨人一般的母亲大喊着正在冲向自己,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种威胁感袭上心头,脸上开始出现哭的前奏,甚至有了哭声。由于我在近前,我赶快对小宝贝的母亲喊停,让她稍稍等一下。当母亲在百米冲刺般的速度中刹下车后,只在瞬间,小宝宝又去玩了。他的母亲也很惊讶这个变化的发生。

在这个母婴互动过程中,很明显,由于不够沉着,母亲未经调整的本能情绪被随意地释放出来,影响了孩子的体验,让孩子的评估几乎出现了歪曲。

孩子的人格形成与母亲的情感相关。

类似的行为,很多。例如当孩子做了某个游戏,然后望向母亲,母亲如果是不高兴的反应——可能她在经历自己的事,孩子的感受基本多会是自己的行为“做错了什么”。

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母婴互动过程虽然是很微观的和不显著的,但在当下发生的场景中,母亲的社会性反应对婴儿的行为是带有解释性的,也就是说,母亲的情感反应如果是错位的,她的这种解释可能会错误地覆盖掉孩子本身的体验的发生,导致孩子得到歪曲的情感认知。如果这是一种长期养育风格,后果可能就是孩子在成长中,逐渐曲解、并错误地建构自我的体验,产生一系列无效、有害的情感和认知的困扰。相反,如果母亲是一种呼应性的态度,常以赞赏或者是喜欢的目光望向孩子,孩子的游戏行为产生的内心愉悦体验就可能确定下来,他在游戏中所展现的自我也就被确定下来,并因为获得积极的注解,而成为未来健康自我人格的一部分。

用一句孩子角度的话来说,“妈妈,我在你的眼中确立我的自己是谁”。

母亲:孩子自我养成之镜

看到这儿,很多女人可能会觉得做母亲是一件责任过于重大、要求实在太高的一个角色,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我很愿意分享一位德国精神分析教授的回应:不需要太紧张和刻意,因为,作为母亲的本性已使女人获得了养育的绝大部分自然经验。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对目前这些知识的了解,我们在养育行为中会多一种反省,更加适切的养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需要最好的母亲,只要足够好的母亲就可以了。这是什么意思?

用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的视角,足够好的母亲需要具备的态度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

就是说,作为母亲能够让孩子知道,她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例如母亲说,你只有在学校考一百分妈妈才爱你,这就是有诱惑的行为。同样,乖不乖、聪明不聪明,这些和妈妈爱不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爱是因为,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妈妈在天性中都会无私地爱。

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的爱是纵容的。“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说虽然妈妈对孩子的管束和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坚决和确定的,且不以暴力或者诱惑的方式进行。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米纽琴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3岁孩子不顾及场合随时随地要求妈妈给自己糖吃,如果不给或者没有,孩子就哭、闹、满地打滚,直到母亲屈服。妈妈因为这个困扰带着孩子来接受家庭亲子治疗。在访谈过程中,孩子又再次因为要吃糖而哭闹起来,以至整个局面变得无法进行。妈妈准备屈服时,米纽琴建议暂时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也不要去打骂,而是陪着,让孩子去哭闹。这样坚持了半小时,孩子的行为自动停止下来,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再出现这样的不顾及他人的行为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出了一把汗,因为她要克服自己对孩子比较原始的爱,而发展出一种能够有所克制并且能够包容孩子行为的情感能力。

母亲是作为孩子在社会性行为中第一个对象存在的,因此她起着镜子的作用,但是否成为一面正确的镜子,是需要努力的,并不轻松。因为在我们人类的性格中,母亲虽然具备这样的人格潜力和责任,但如果她放任自己而不愿意接受养育孩子中的自我成长,不愿意承担其中的烦恼,那么这个任务是不容易完成的。

科胡特总结母子互动过程时说,“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他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我价值和自我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肯定了孩子的自尊;通过逐渐的有选择性的回应,帮助孩子将这些自我价值和自我展示的期望和行为倒入现实生活的发展方向中”。

母亲在亲子关系中,就如同一面镜子存在着。孩子在这面镜子中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并根据母亲的回应而渐渐形成自己的各种认同和适应,最后形成自我人格。因此,这面镜子在孩子自我的逐渐养成过程中,居于关键的位置。

相关推荐

儿童孤独症会复发吗
儿童孤独症是否复发与自身病情、后续疾病干预等有关,孤独症属于发育障碍,存在多种精神、身体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孤独症
中医在治疗儿童孤独症时,可选择口服中药或针灸推拿治疗,能够提升患儿感觉能力、视觉能力、口语能力等,获得针对性治疗后能够标本同治。
儿童孤独症怎么治疗
儿童孤独症这种疾病的治疗,首先可以考虑借助药物治疗,缓解某些不良症状;其次,可以考虑行为治疗,减少孩子的干扰;再者,可以考虑教育治疗,培养孩子跟跟他人交往的方式以及技巧;最后,还可以使用中医点穴治疗来进行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有孤独离群、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和他人交往、交流。甚至在和比较亲密的人拥抱时,也不会表现出任何情绪,严重时还会造成终身沉默不语。
孤独症长大后会怎样
孤独症长大后会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孤独症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要差,在正常的一个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交流方式和正常人也有差异。孤独症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
语音时长 01:12

2019-01-25

68725次收听

怎么预防孤独症
孤独症的预防需要从孤独症的病因来着手,有一定遗传倾向。部分患者是基因方面的问题,要从优生优育的角度预防孤独症的发生,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基因的筛选等。避免孕期的病毒感染、毒物的接触等,可能都会造成大脑的损伤,导致孩子出现孤独症症状,要减少感染的机会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此外还有宫内缺氧,早期发现、早期矫治。产时尽量避免早产、避免出现缺氧情况的发生,这对孤独症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孤独症是现在全世界的一个难题,即便孕期已经很注意,也不能够完全杜绝孤独症的发生,只能减少孤独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42

2019-01-25

59177次收听

孤独症就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和自闭症实际上是同一种疾病,孤独症最早是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命名为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语音时长 01:27

2019-01-25

58190次收听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还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哑巴不会说话,但是不能说哑巴都是孤独症,因为聋哑人可以用手势、哑语、眼神、肢体动作等进行交流,也没有重复刻板的行为,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可以说大段话、背诗、背数字等,语言能力测出来的结果与正常孩子没有差异,但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
语音时长 02:00

2019-01-25

61542次收听

轻度孤独症需要治疗吗
只要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部分家长期望于把孩子放到正常孩子堆里面孩子就会变好,就想着一定要去正常孩子的机构,而不去康复机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诊断是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他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越小,治疗起来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01-25

60331次收听

03:11
不说话是孤独症吗
不说话不一定是孤独症。孤独症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的主诉是孩子不说话,但实际上,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因为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但是会说话也可能是孤独症。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他可能会自言自语,但他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
02:32
孤独症的原因
孤独症病因不明确,但有数据表明,可能与基因、环境刺激、大脑损伤、过敏、中毒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孤独症的病因全世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目前有一些比较明确的综合征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但全世界对孤独症病因的认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如在孕期受到感染,还有环境的刺激等造成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大脑的损伤等,都可以造成孤独症,但有大脑的损伤并不一定是孤独症,有可能还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孤独症病因也有其他的学说,如过敏学说、毒物学说等。总之,孤独症是多由因素引起,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
02:44
孤独症的治疗
患者一旦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也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02:19
孤独症长大后会好吗
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患者本身的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他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其它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也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的孤独症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他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他的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稍差,他在正常的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他们交流的方式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异。
02:51
孤独症的预防
孤独症的预防包括基因检测、避免感染病毒和早产。从孤独症的病因入手。孤独症有遗传倾向和基因方面问题。从优生优育角度预防孤独症,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筛选等。孕期病毒感染、毒物接触造成大脑损伤,导致出现孤独症,孕期时减少感染机会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产时避免早产、缺氧。
孩子自卑怎么回事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过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自卑往往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的孩子,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自卑所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