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发布时间:2020-02-1351729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9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主要是以低糖高纤维、含钙量较丰富的食物为主,不宜食用高钠低纤维素食物、高糖食物等。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以清蒸、水煮、凉拌等方法烹调食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有玉米、菠菜、青椒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脂类物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有利于控制血糖。含钙量较丰富的食物有牛肉、虾皮等,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酒制蜂胶。药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类物质,可以增强胰岛β细胞的活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血糖为啥空腹测高餐后测低
大部分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高于空腹状态的血糖浓度,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的原因有:第一,饮食和运动因素的影响,餐后血糖受饮食的影响较大,进食量过少或进食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少,可能会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不过这时的餐后血糖应该是进餐3小时后监测的。健康人群进餐后血糖变化曲线是有规律的,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血糖水平逐渐升高,2小时达到峰值,餐后3-4小时血糖恢复到空腹状态。如果进食较少,运动量又比较大,消化的体能比较多,可能餐后3小时血糖浓度会低于空腹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状态。第二,激素变化因素,早餐前血糖受激素的影响较大,清晨这一段时间体内升糖的激素分泌量较多,这些激素可能造成早餐前的一过性高血糖状态,进餐后一段时间,体内升血糖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胰岛素不断分泌增加,可能会造成血糖下降较快,餐后血糖水平低于空腹状态。第三,药物影响,这种情况见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糖尿病人应用一些速效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时,也容易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低,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以及速效胰岛素,这些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药物用量偏大或进食量偏少的情况下,都可以出现餐后血糖比餐前低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很难控制的情况下,需要调整降糖药物,可以将速效的药物换成长效的药物;另外可以考虑把部分药物挪到睡前服用,或者睡前使用长效的胰岛素等,控制好早上空腹血糖,能够避免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低的情况。
吃稀饭血糖会不会升高
吃稀饭肯定会升高血糖。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稀饭,就是通常所说的粥。粥这一类食物,稀饭大部分是大米熬制的,尤其熬制的时间越长,大米属于叫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淀粉,长时间的熬制以后,会导致淀粉葡萄糖链的断裂,容易导致单糖和双糖析出,这样升糖指数较快。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建议患者吃稀饭,因为吃稀饭,所谓这一类的食物,升糖指数比较高,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于单糖、葡萄糖或者是麦芽糖,被熬制出来以后升糖指数比较快,则容易导致餐后的血糖迅速升高,有时候升高的速度很快,导致了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节奏,进而导致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病人,一般选择食物时,尽量选择升糖指数慢的食物,或者含糖量较低的食物,这样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对于米饭来说,做成蒸的米饭升糖指数要明显的低于熬制成粥以后的稀饭,升糖指数要低。而且食物进入体内以后,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类是长链的葡萄糖,长链的葡萄糖需要裂解,裂解以后形成单糖或者是双糖,才能够被体内吸收。而长链的糖就是所谓的淀粉,在体内是不容易被吸收的,所以尽量的少吃稀饭。
02:55
吸烟对血糖有影响吗
吸烟对于血糖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长期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本身血糖升高,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对于糖尿病病人和所有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实际上吸烟和血糖都是对于血管有影响,造成血管的并发症,血管的并发症会最终影响到患者的寿命,是通常所说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戒烟对于糖尿病病人有非常好的影响。
02:58
血糖饭后和饭前多少是正常值
血糖通常只看两个值,饭前指的是空腹,饭后指的是餐后两小时。停止饮食8-12个小时所测得的血糖称之为空腹血糖,一般指早晨停止饮食8个小时后测得的,正常范围是3.9mmol/L-6.1mmol/L,为正常血糖,大于6.1mmol/L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为低血糖。进餐第一口算起的整2个小时的血糖,称为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3.9mmol/L-7.8mmol/L之间。所以大于7.8mmol/L则称之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为低血糖。
糖尿病控制需要哪些指标达标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疗法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但只是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减少未来并发症的发生,应同时控制好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运动可能增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还可以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血压,在运动以后,一个人的心情也会变的好很多,但是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过量的运动,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
糖尿病高血糖时禁吃什么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身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有很多食物是千万不能够摄入的,不然只会导致自身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发作。比较常见的不能够吃的食物有蜂蜜、柿子、含有酒精类的食物以及油脂较高的食物等。
怎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一半是遗传因素,一半是环境因素。先天性遗传因素在医学上并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后天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提前干预,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如饮食不节制、高热量高油脂饮食摄入、缺乏锻炼,导致肥胖、抽烟、生活不规律熬夜、患者存在长期的精神压力积累,最终会导致糖尿病。这些也都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些后天性的因素。所以作为预防糖尿病来说,患者平时要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保障充足睡眠;控制食物摄入的总量,尤其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少吃甜品和油炸油腻的食品,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都是蔬菜;菜肴烹饪应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炖的方式,限制盐分的摄入量,不吃各种咸菜咸肉等;每日一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心情舒畅。
什么叫做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应用障碍有关的血糖增高的综合征症候群。一般典型的症状就会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有的人还会出现双目视物不清,视物模糊,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双下肢麻木,冷凉刺痛,有些女性同志还会出现泌尿系感染,阴道炎等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的溃疡、疖肿,而且有的溃疡不容易愈合,或者外伤以后不容易愈合。当这些情况出现以后,需要抽血化验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甚至需要查胰岛素释放实验,了解清楚,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胰岛素分泌延迟或者分泌增多,这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三个月血糖水平,这样可以了解清楚血糖高的时间以及控制水平,2型糖尿病一般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或者根据并发症的情况选择胰岛素治疗
02:46
糖尿病人吃什么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要根据不同的血糖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血糖特别高的情况下,血糖在20mU/L以上,要严格控制任何的水果甜食。对于血糖控制非常平稳的情况,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始终要拒绝服用点心、冰激凌等甜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鼓励糖尿病患者增加蔬菜、粗粮摄入量,严格限制细粮和熟食的摄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食物品种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充足。
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症状
桥本甲状腺炎可能有有怕冷、少汗、脑子思维比较迟钝、皮肤比较粗糙,皮肤增厚,怕热、多汗、心慌、出汗,弥漫性病变、甲亢等症状。桥本甲腺炎的症状,要根据病人处于病程什么阶段来判断。比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甲状腺肿大。桥本病,又称为桥本甲状腺炎,大部分病人甲状腺功能正常,但也有病人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在病程早期的时候患者没有症状,病情严重会出现怕冷、少汗、脑子思维比较迟钝、皮肤比较粗糙等表现。病情最严重时,可以出现皮肤增厚,即使在夏天也不出汗,患者对外界的反应很迟钝,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更少数的病人会出现甲亢的症状。甲状腺功能增强,会出现甲亢的表现。比如怕热、多汗、心慌、出汗等表现。桥本病经常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查体发现甲状腺抗体升高,或者做超声检查时发现有弥漫性病变。大部分桥本病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甲亢或者甲减的时候,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胳膊麻木是什么原因
大多数患者胳膊发麻都是因为短暂性缺血发作所引起的,通常活动一下胳膊就可以改善。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患上了糖尿病、颈椎病、中风或类风湿关节炎所引起的胳膊发麻,这些病的症状都包含胳膊发麻。
02:10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会对脏器造成损害,如神经智力损害、视力损害等。急性并发症来势较凶猛,如果有足够警惕,及时发现去医院治疗,一般不会留下长期损害。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低血糖或感染。但如果不注意,反反复复发生急性并发症,也会遗留一些并发症。比如反复低血糖可能损害神经,引起神经智力的损害,长期的血糖高没有控制会对各个脏器都有损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就是心血管的病变和脑血管病变以及外周血管病变,还有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慢性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对各个脏器造成损伤。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关注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
一些糖尿病人经常早上起来或者久坐起来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更加明显。老年人出现头晕、眩晕,可千万别大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