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降的恶疾让他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偶然一次对自我症状的不当误判,让他的康复历程无故走了不少弯路。我们本期专栏的主人公王晓辉(化名)身份有些特别,本是医生的他差点在狡猾的"慢性心绞痛"面前栽了跟头。今天他会告诉我们一段怎样耐人寻味的抗病经历呢?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
慢性心绞痛可能"伪装"成胃痛
在王晓辉的工作字典里,"抗争疾病"通常是用来描述旁人的语汇。身为崇明某医院的放射科医生,56岁的他除了偶有高血压外,身体从无大恙。未曾想到,突然有一天他也加入到了与凶险病魔打交道的行列,这次他的角色不再是医生,而是患者。
老王爱打羽毛球在单位众人皆知。两年前的某段时期,王晓辉反复感觉中上腹疼痛不适,进餐后或运动后疼痛尤其明显。"医生么,都有‘胃痛’的职业病,没什么大不了。"当时的他不假思索地给自己下了这个结论。草率吃了些胃药后,痛感似乎有所减轻。
然而今年年初的一天,疼痛突然加剧,这回大剂量的胃药也未能奏效。随之而来的头晕、出冷汗让家人慌乱不已,迅速将他送至医院。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心肌酶谱持续增高,血压严重下降。此时,莫名的恐惧涌上王晓辉心头,直觉告诉他:急性心肌梗死非同小可,"死神"似乎在不远处召唤。当务之急是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手术。
康复"长跑"曾让他心生倦意
在医院的病房,前来探望的昔日同事曾友善揶揄老王:"你这身经百战的老法师,怎么会被胃痛‘忽悠’了呢?"经他们一提醒,王晓辉这才恍然大悟,胃痛其实就是慢性心绞痛的不典型症状,自己两年来竟然一直麻痹大意,错把心绞痛当胃病治疗。
术后恢复治疗进行得谨慎而有序,医生为他制定了长期的康复计划,药物上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加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联合方案。同时,医生还特意关照爱运动的老王,在初始治疗期绝对卧床静养、不要随意下地快走。"一动不能动?那不就是木头人吗?况且我那么喜欢运动,难道以后都不能和羽毛球球友切磋技艺了吗?"想到这点,老王略生倦意,在这场漫长的"康复长跑"中,终点似乎变得遥遥无期。有时,他甚至想象如果自己不能完全康复,会不会终身需要家人照顾?每当恐惧席卷而来,他总会陷入深深的无助之中。
疾病让他懂得心脏保护之道
在同事的悉心劝慰与科学讲解下,王晓辉开始逐渐明白心脏疾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康复治疗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在疾病发作期需要绝对静卧,不能过于用力;但是在康复期,适度活动反而更利于心脏恢复健康。于是,老王便从最简单的散步开始循序渐进。现在的他不仅能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日常起居也完全能够自理。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也成为了他首要的膳食原则。
老王曾这样感慨: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突降的疾病也并非坏事。疾病教会他辨识心脏保护的种种误区。今后他也一定会把这些宝贵经验与自己的病人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王长谦教授点评:正如这位患者所说的那样,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初期症状的确很"狡猾",但它同时也非常危险。稳定的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常发生在一定活动量或一定的情绪压力下,一般持续5-10分钟。一旦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变化或突然初发心绞痛,都预示原本稳定的心绞痛已经变得不再稳定,随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很大。
诊断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冠心病除了可采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及核医学检查等以外,还可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检查"金标准",它是目前唯一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细节的检查方法。早期预防、长期预防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