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该注意什么?骨折后什么时候清创最好?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如今,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高能损伤和多发损伤越来越普遍,开放性骨折损伤越来越复杂,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该注意什么呢?
1.初步处理:不要只关注经典版本来评估伤情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通常伴有合并性损伤,初步评估和治疗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先救命、再治疗、全身和局部。在开放性骨折的局部治疗中,适当的软组织损伤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2.第一次手术:大做或小做审慎考虑
对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医生不仅需要面对软组织缺损、骨折和骨质外露,还需要面对肌肉和肌腱的断裂或缺损以及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所谓第一次手术大做,是指骨折固定、可能的肢体结构、功能重建和伤口修复;所谓小做,就是骨折外临时固定固定框架固定和必要的结构重建。这实际上是骨科损伤控制(DCO)原则或早期综合治疗(ETC)原则的适应证把握问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可能流动力学不稳定、体温低、酸碱平衡紊乱或凝血障碍。为避免手术造成的二次打击,应考虑创伤控制手术。我们必须记住,对于这类损伤患者,治疗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拯救生命。手术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在详细准确的伤害判断下,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手术技术和医院综合治疗水平后的谨慎选择。
3.清创时机:6小时黄金不是绝对原则
至于清创时机,传统观点是经典的6小时原则,认为绝大多数新鲜伤口在6小时内完全清创闭合后可以在第一阶段愈合。然而,所谓的黄金6小时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开放性骨折治疗应遵循尽快清创的基本原则,建议在24小时内完成。与6相比h内清创、患者全身状况、充分准备、经验丰富的高级医生参与手术等因素,更影响预后。
4、内固定VS外固定:选择时参考关键要素
目前,关于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和外固定选择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次手术固定选择、临时外固定是否转化为内固定、开放性骨折后期并发症治疗。
对于外固定是否转为内固定,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因素:1。更换时间:需要覆盖术区软组织,控制感染。2.手术方法:保护软组织,微创,选择丰富的切口组织,避免切口问题。
人体各部位开放性骨折
5、保肢VS截肢:结合四肢损伤和整体情况
GustiloⅢB、ⅢC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治疗常面临四肢保护和截肢的选择。
为了科学评估患者的伤害和预后,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肢体保护和截肢的的严重程度(MESS)、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ESI)、肢体损伤指数(LSI)等。其中MESS最常用,但MESS注意四肢解剖结构的损伤,少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MESI全身因素的考虑增加了,评分系统比较全面,尤其是对ISS1>25分,休克,老年患者权衡截肢是否有优势,特异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