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因长期感到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而前来就诊。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我初步怀疑他可能存在外周动脉硬化的问题。
随后的血管超声检查证实了我的判断,患者下肢动脉确实存在明显的僵硬度增高。针对他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开具了相应的药物来缓解症状、改善血管功能。
那么外周动脉僵硬度增高是什么意思呢?
外周动脉僵硬度增高,在医学上主要指动脉硬化的表现,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血管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动脉硬化发生时,脂质沉积、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内膜损伤等病理改变会导致血管弹性减弱,变得僵硬,进而增加管腔狭窄的风险,影响外周供血。
造成动脉硬化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问题。
预防外周动脉僵硬度增高的注意事项:
1、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2、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重点锻炼大肌群,如腿、背、胸等。每次训练应包括8-12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2-3组。
外周动脉僵硬度增高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努力改善生活方式,以维护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