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游戏平台,电竞游戏平台(中国)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去湿气的中药可以减肥吗

发布时间:2021-08-2667628次播放

视频内容:

去湿气的中药对减肥有帮助作用,但是单纯的去湿气的中药,难以减肥。
人体会肥胖,不外乎两条,也就是一条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摄入多,消耗少,人体就会长胖。
去湿气的药物对排出人体的垃圾是有作用的,但是去湿气的药也会增加食欲,摄取更多,单纯的去湿气的药并不能减肥,一定是动态的平衡,摄入少消耗多才能减肥下去。
要想减肥,除了祛湿以外,还有增加人体的消化,增加人体的阳气,消耗更多,也就是温阳的药物,温补脾肾之阳的药物,其次就是抑制食欲的药物,这些配合在一起同时配合祛湿,才能够减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湿气重可以吃什么?
湿气重可以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粥、荷叶粥、绿豆粥、山药、西瓜、苦瓜、冬瓜、丝瓜等,严重的湿气重应接受中医治疗。外湿入里,内湿不化,内外湿邪相互影响都可导致湿气重,阻遏气机升降,引发疾病,常见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腹胀、身体浮肿、小便淋涩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状。严重的湿气重应及时到正规中医院接受治疗,饮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湿气重的人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助湿之品,如具有滋阴生津作用的中药(熟地、阿胶、沙参、黄精、麦冬、玉竹、知母等)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过甜、辛辣、煎炸、生冷食物。湿气重的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多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粥、荷叶粥、绿豆粥、西瓜、苦瓜、冬瓜、丝瓜、山药、扁豆、芡实、橘子、柚子等。
语音时长 01:24

2022-08-18

14607次收听

去湿气的中药可不可以减肥
去湿气的中药对减肥有帮助作用,但是单纯的去湿气的中药,难以减肥。人体会肥胖,不外乎两条,也就是一条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摄入多,消耗少,人体就会长胖。去湿气的药物对排出人体的垃圾是有作用的,但是去湿气的药也会增加食欲,摄取更多,单纯的去湿气的药并不能减肥,一定是动态的平衡,摄入少消耗多才能减肥下去。要想减肥,除了祛湿以外,还有增加人体的消化,增加人体的阳气,消耗更多,也就是温阳的药物,温补脾肾之阳的药物,其次就是抑制食欲的药物,这些配合在一起同时配合祛湿,才能够减肥。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82880次收听

湿气大症状有什么
湿气大是会有很多的症状:第一,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的情况,睡眠前夜里多梦,容易醒,早上起床后全身乏力,注意力也不集中;第二,会出现舌苔发黄,湿气大的人常常会感觉口内粘腻,舌苔粗糙或非常厚,有黄苔;第三,会出现疼痛,早晨起床感觉到自己的小腿肚酸痛,四肢的关节也会出现疼痛,腰部、颈椎也可能出现疼痛。因为湿气重会导致水运代谢减慢,体内水液会对身体局部产生压力,导致疼痛;第四,会出现浮肿,湿气会导致很多人小肚子增大,常常会出现腹部的胀气,整个人会显得浮肿,早晨起床发现自己的眼皮肿了。其实就是湿气大,脾虚导致体内的水湿,不能快速转化为体液,无法及时的排出,导致的浮肿;第五,会变得脾气变大,特别是容易情绪化,脾气也变得火爆,动不动就容易发怒,自己也很难控制,很有可能就是湿气大导致的脾虚引起;第六,耐受力降低,很多人会出现冬天比其他人怕冷,夏天比其他人怕热的情况,并且自己的血压也比较低,经常容易生病,抵抗力也下降了,那就很有可能是湿气大、脾虚导致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的变化,找到对应的原因进行调理。
语音时长 02:39

2021-10-15

73123次收听

02:30
去湿气的中药可以减肥吗
去湿气的中药对于痰湿性肥胖的患者是有效的,但是效果也是有限的。从中医角度讲,肥胖的发生主要与脾的功能相关,与肾虚关系密切,与心肺的功能失调以及肝失疏泄也有关系。因此,肥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病因引起的,并不是单一的湿气可以解释的。通常来说,肥胖的人群多半是有脾肾气虚,或者兼有心肺气虚,同时可能伴有胃热、痰湿、气郁,淤血,水湿等相兼为病。所以,肥胖不能靠单一的去湿气的中药来解决,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症状,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治疗方法。痰湿型肥胖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形体肥胖,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喜好喝酒,身体沉重,肢体困倦,可能会伴有头晕、胸闷、腹胀、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而肥胖型患者如果服用去湿气的中药,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疗效有限。
02:01
胖是因为湿气重吗
胖不是因为湿气重,胖就等于湿气重。胖是体内的脂肪太多,体内的垃圾太多排不出体外,而湿气实际上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它就是人体的能量过多储存在体内,也就是脂肪太多,本身就是痰湿太多,所以胖就等于湿气多。但是胖不是因为湿气重,胖更多的是一种能量代谢失衡,人体摄入能量过多,吃的太多,消耗太少,有更多的食物停留在体内就会长脂肪,如果食物吃的比较少和消耗过多,人体就会消耗脂肪,就会偏瘦。所以胖不是因为湿气重,胖和湿气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在不同的语义环境里面的表达。
02:14
肚子大是湿气重的原因吗
肚子大的原因也很多,湿气重是它的病理表现。根本原因是摄入太多,而代谢不足,也就是消耗过少,人体摄入的能量不能被消耗就储存在体内,而储存在体内,形成脂肪、油脂、脂肪肝等,就认为它是湿气,湿气本身不是个疾病,它是个病理产物,是体内的垃圾,所以它叫湿气,肚子大根本原因是增加很多垃圾,而没有把垃圾清扫掉。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摄入和消耗相平衡,肚子不会大,消肚子就是消耗大于摄入量,如果摄入很多,消耗很少,肚子就会慢慢变大,所以湿气只是一个病理表现,只是过多的垃圾储存在体内而已。
汗蒸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促进血液循环和汗液排出,减轻关节炎,美容。汗蒸是加温使人流汗,是一种高热的物理治疗方法,汗蒸的主要功能是透过高温使人体的毛孔打开,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汗液的排出,能够减轻关节炎,包括一些寒性疾病导致的胃肠病或者是寒性邪气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而且通过高温使人体的血液流通加快,可以起到部分的美容作用,那么通过高温排汗能使我们的皮肤更加的光滑,而且排汗有助于我们减肥排毒,促进了皮肤的这个整体的新陈代谢。中医在讲这个治疗方法的时候有汗吐下三法,这三法都属于泻法,那么其中这个汗蒸与中医的汗法实际上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就是我们通过排汗将体内的邪气,尤其是寒邪,还有湿邪可以通过汗液将其带出体外,所以汗蒸可以起到同中医汗法有类似的治疗作用。
语音时长 01:31

2019-11-13

59266次收听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温的方法来使人流汗的,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如果您有心脏病,这样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那么有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能会由于汗蒸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还有就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疾病的患者,因为汗蒸是出汗去蒸,还有高温,在热性疾病的基础上,你又去用热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能会加重本身热性疾病的病情。所以如果您要去汗蒸:第一,先判断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第二,不要时间太长。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液。可能还不是单纯的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您刚蒸完汗蒸,由于我们的毛孔是开放的也不要去受风受寒,这样很容易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我们身体里。
语音时长 01:44

2019-11-13

51331次收听

02:21
汗蒸的坏处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热、加温的方法使人流汗,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血液循环,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会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热性疾病患者若汗蒸就会加重汗蒸的病情。所以要汗蒸前,首先,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其次,汗蒸不要时间太长。再次,要适当的补充我们的水液。可能还不是单纯地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这个饮料,如果刚蒸完汗蒸,由于毛孔是开放的,这样会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身体里。
祛湿减肥中药配方
生活中许多人出现肥胖是由于体内湿气太重引起的,这类人平时可以通过服用一些中药方剂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比如五苓散、平胃散、八正散、三仁汤、二妙散、四苓散等,都有减肥及调理脾胃等作用。
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体内湿气重能喝酒吗
大家在平时聚餐的时候一般都会喝酒,认为这样才能够尽兴,但是有的人喝完酒以后身体会特别不舒服,这可能就是湿气重的表现,那么,体内湿气重能喝酒吗?湿气属阴,酒简直就是湿气的同类,两者相加只会让湿气越来越重。所以说,湿气重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睡觉流口水是湿气重吗
有的人睡觉的时候特别爱流口水,想办法去治疗,却怎么也治不好,其实,是没有找到病因,睡觉流口水其实是湿气重的表现,了解了这些,才能够更好的调理身体。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家就需要知道祛除湿气的方法。
人体湿气重怎么办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从而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出现,因此,对于湿气重必须要积极的调理,下面看一下人体湿气重怎么办吧。三餐从简甚至短期断食,多吃粗纤维,减少身体的运化负担。
01:56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重有如下症状:一、易感困倦;二、有头重、眼重、腹胀感;三、会出现黏滞状态,如口中黏腻、耳屎黏滞;四、呈现不清爽状态,如头油、皮肤黏腻、面部长痘、痤疮等;五、出现代谢问题,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