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口服药品应用不规范,耐药性隐患
口服核苷类药物因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等优点,在抗病毒治疗药物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口服药物的使用伴随着应用不规范、滥用、耐药等问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些问题正成为我国乙肝防治的隐患。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专家教授指出,许多患者没有意识到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治疗,这与医生没有告诉患者设定目标疗程,不设定时间疗程有关。同时,患者往往只关注短期费用,很少计算长期经济账户。事实上,患者可以简单地理解,通过长期治疗强效低耐药性药物,延缓了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的发生,大大降低了耐药性的风险,因此其他治疗成本自然较低。换句话说,乙肝药物应该用长期价值来衡量,而不是短期成本。”
专家说,耐药性问题应该处于萌芽状态,医生应该注意患者初始治疗计划的选择。目前,许多国际乙型肝炎指南已将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作为首选。
问题2
医生认知与临床应用存在差距
根据乙肝治疗的调查结果,医生的认知与实际实施存在差距。超过90%的受调查医生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最新治疗总体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即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少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损失补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近90%的受调查医生同意《指南》提出的如果条件允许,应选择抗病毒治疗效果强、耐药性低的药物。
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强效低耐药药物的应用和长期治疗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调查显示,超过50%的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服用非强效低耐药核苷(酸)药物,而只有45%的患者坚持治疗两年以上,这表明医生的认知与临床应用存在很大差距。
问题3
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负担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3.5%,总人数约3800万,7年来增长了6倍以上,但在我国,丙肝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峰会上公布的一项关于中国丙型肝炎患者疾病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丙型肝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8212.20元,分别占城乡居民年收入的34.25%和117.70%。可见丙型肝炎治疗对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负担很重。此外,是否有医疗保险支付保障是影响患者选择住院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保障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系统检查、诊断和治疗的住院治疗模式。
专家表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和诊断和治疗不够,可能会延误病情。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丙型肝炎防治的经济支持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