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和脚底板疼,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运动不当、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性关节炎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过度劳累:比如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久站等,会对局部造成压迫,出现疼痛。一般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适当休息后会有所缓解。
2、运动不当:在运动之前,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或者穿不合适的鞋子运动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出现明显疼痛。如果损伤较轻,适当休息后就会自行缓解,损伤较重时还需卧床休息。
3、足底筋膜炎:主要是足底筋膜组织受到反复牵拉引起,属于无菌性炎症,但会对周围组织造成频繁刺激,出现疼痛。急性发作时需要抬高患肢。疼痛剧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吡罗昔康凝胶、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
4、跟腱炎:跟腱部位受到反复牵拉后会形成慢性劳损,从而引起跟腱炎,由于跟腱的弹性下降,在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导致跟腱充血、肿胀,活动时引起剧烈疼痛。疼痛较为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消炎镇痛类的药物,比如洛索洛芬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等。
5、骨性关节炎:引起骨性关节炎的原因较多,但在急性发作时,由于炎症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引起疼痛。症状轻微时,可以通过热敷缓解,温度需要控制在40℃-50℃,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疼痛感较为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镇痛类的药物,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需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穿高跟鞋或者不合脚的鞋子,以免对局部造成再次损伤。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和蔬菜,例如苹果、香蕉等。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大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