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总感觉气短一般是气温过高、湿度过大、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过度劳累、中暑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去医院查明原因后进行改善。
1、气温过高:
入伏以后,外界的气温逐渐升高,身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血液更多地分布在体表,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从而引起气短。可以将室内温度调至在26℃左右,能够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2、湿度过大:
伏天通常湿度较大,空气含氧量相对降低。人体在呼吸时,摄入的氧气减少,会感觉气短,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等情况,需要定期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还可以选择通风良好的居室。
3、新陈代谢速度加快:
炎热的天气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频率会加快,可能会让人感觉气短。平时要注意补充营养,每餐可以吃200~300克新鲜水果蔬菜,比如黄瓜、雪梨、西红柿等,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4、过度劳累: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容易导致体力透支,容易出现气短的症状,还会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休息,每天要保证7小时到9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症状改善。
5、中暑: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的炎热的环境中,患病后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会出现异常感觉,还会伴随头痛、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苏合香丸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
引起入伏后感觉气短的原因比较多,需要根据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改善,以免不良反应持续加重,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