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脉粥样硬化单味药物和处方的研究主要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补虚健脾益气、补肝肾等方法入手。
1、活血化瘀
中医将血液凝血状态高、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脂斑形成、肿块刺痛、舌紫色等视为血瘀证。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各种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血瘀的药物具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祛瘀止血,消肿止痛。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能显著增加血清中血管内皮的舒张因子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内皮素水平ET、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壁,扩张血管。
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等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水蛭、蜈蚣等有破血作用的昆虫药物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鸡血藤、无药、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2、祛痰降脂法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中医将高脂血症归类为痰浊证。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
常用药物如昆布,咸、冷、肝、胃、肾经络。软散结、痰、水。实验结果表明,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LDL-C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祛痰祛瘀汤由祛痰药如桔梗、海藻、瓜粉、玉米须和祛瘀药如山楂、郁金、蒲黄、藏红花组成,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对降低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3、扶正补虚法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虚证的证据,因此弥补其不足非常重要。人到中老年,脾胃功能逐渐下降,脾缺乏运输清除失职,水谷精细运输异常化为痰浊度,阻塞血液,形成高脂血症。肾气逐渐下降,肾生化促进疲劳,血流失畅通,血瘀停滞在脉道和硬化中。纠正和补充缺乏的方法是针对脏器缺乏缺乏的证据,主要采用补充气和血、脾、气、滋养肝肾的方剂。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中药有: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